诊锁界

Hi, 请登录

中药茶饮+数智化Ai,成就中医创新发展增长的第二曲线

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中医,就需要解开禁锢在中医身上的各种锁链,进行创新发展。

来源:第五届诊博会
编辑:宗正
封面来源:第五届诊博会





3月21日上午,2024中医诊所创新发展论坛邀请全国具有创新特色中医诊所及运营团队,就中医生活化与诊所运营、中医新茶饮、中医人才、中医数智化建设等话题展开多元分享。南吴山下联合创始人马争、“九楚膏滋”膏方工厂 创始人李英卫、百黎堂·陆藜开了个方子总经理刘璐璐、金方书院创始人薛钜夫、大经中医创始人李文友、初芯堂创始人易根林、中医行业观察者李琼、和正咨询创始人段文娟、瑞泽中医运营服务创始人陈露霞出席了会议。现场反响热烈,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南吴山下联合创始人马争分享了《如何围绕“中医生活化”打造新型中医诊所运营体系》,南吴山下在中医生活化、中医文化教育、中医产品研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深耕。他们做了12场中医趣味沙龙、350个课时的中医家庭班、50场八段锦练习、素食餐厅24节令菜品上新、8款全自研的中医养生产品、15类IP周边物料。
他认为从底层逻辑和受众需求出发,中医生活化一定要有量再来做,南吴山下对数字有硬规定,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才会有质变。她认为中医的很多东西一定看的是长周期,如果一件事情都没有看春夏秋冬是不科学的。最后,马争总结数码——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南吴山下的边界,无论是做中医生活化的内容,还是做医疗,他们都会常常提醒自己能力有限,一定要注意‘度’在哪里,边界在哪。
南吴山下联合创始人马争“九楚膏滋”膏方工厂创始人李英卫分享了《再小的诊所都得有自己的产品品牌》, 他认为圈层社交时代,中医馆更要注重产品品牌化,实现销售产品的自我品牌建设。在“诊疗”越来越难盈利的时候,医养结合已经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现在医疗诊疗已经进入一个天花板,行业普遍都很卷。未来的医养结合是业务最大的突破点,第一是药食可源,第二是中医外治。药食同源膏方是唯一具有“文化、流通、溢价”三位一体优势的产品,会成为诊所打造爆品重点,把药食同源高方作为运营主体的爆品来做,可以提升诊所的产品盈利能力。
“九楚膏滋”膏方工厂创始人李英卫百黎堂·陆藜开了个方子总经理刘璐璐分享了《中医+茶饮生活化消费场景的搭建》,她认为虽然很多老牌的药企都有做中医茶饮,但还是没有办法做到更大更广的宣传传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很多年轻人至今都没走进过医馆,年轻人对中医馆的印象可能红木家具、白胡子老爷爷,觉得中医治慢病,有急症的时候他不去,年轻人对中医的认知思维还是存在很多的固化。如何打破这样的固化——需要搭建中医生活场景,因此她们探索的产品有药食同研系列、中药奶茶系列、中药咖啡,她们把产品的颜值是放在第一位,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它,如何让年轻人打破对中医传统的固定思维。
百黎堂·陆藜开了个方子总经理刘璐璐开了个方子在全网有3.5亿播放量,南京总的门店有堂食区域,也有体验打卡、沙龙区,布置的非常温馨,符合当下年轻人拍照打卡德需求,消费者自发主动进行品牌传播。因此她们在品牌推广流量上不用消耗太多费用,都是顾客会员在主动传播。这就要求机构的环境,包括装修的标准、场景搭建一定要做到提升。
和正咨询创始人段文娟担任大会上半场主持人,她认为,在国潮回归的背景下,中医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饮子这个词原意是指不规定时间、剂量饮服的中药汤剂。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用果品、香料、药材等熬制而成的草本茶饮,唐宋时期发展成一种国民流行的饮品,宋仁宗曾专门组织御厨、御医对各种口味和功效的汤饮进行品评、排名。电视剧《梦华录》中曾完美呈现了宋代饮子,如紫苏饮子、麦冬饮子等,这大概就是我们最早的中医生活化和中药茶饮。
中医馆在健康生活方式上在做不断的渗透。做中医不仅是一种严肃医疗,更多的还是人文医疗,做中医就是做文化、做教育,要知道中医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才可以真正地去做这个中医馆,中医馆是文化的载体,不仅通过产品层面,还要借助场景沉浸式体验,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中医生活馆其实是在中医馆里搭建了一个第三空间,为医馆赋予了社交的属性。
和正咨询创始人段文娟随后,金方书院创始人薛钜夫分享了《如何将中医馆人才资源转化为核心发展力》,他认为目前医馆人才发展有三种方面的供需矛盾。

❑ 第一,很多医馆/诊所还是打着名老中医旗号,但是老医生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 第二,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青年医生是医馆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医馆也不愿意花更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的青年医生,因为培养周期太长,培养出来了可能就走了。
❑ 第三,人才越来越多,但是医馆临床人才却求大与供。国医大师施今墨先生高瞻远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说,作为一个医院的发展必须要做三件事,办医院、开学校、编书,这三个体系建立起来了,自己的学术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金方建立之初设立了内部的培训机构,金方书院专门培养医馆和诊所的临床人才,在这方面进行深耕。
同时,他也提到对中医师培养的一些标准,他认为中医最重要的治病思想,是对生命整体的尊重,用全科思维治好专科病,方可提升专科诊疗水平,若只一味追求专科造诣,就很容易走进只知道所见,而丢失其所未见!要想对某一专科有所突破,必先在全科疾病诊疗中锻造中医式全科思维的自然形成,专科疾病疗效提升才可以水到渠成。
金方书院创始人薛钜夫瑞泽中医运营服务创始人陈露霞作为下半场的主持人,分享了自己对中医数智化的一些看法,她表示,2023年中医数智化行业研究报告提出,数智化赋能的是7000亿的大市场,主要指中医门诊和中医诊所,有将近7万家,大部分基层医疗面临信息化,用药难的问题,强基层目前中医诊疗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次会议的主题之一。
瑞泽中医运营服务创始人陈露霞大经中医创始人李文友分享《数智中医全程赋能,诊所运营全面提效》,大经中医做的探索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最底层做数智中医知识库,九个国医大师,100多个省级以上老中医,到他们的临床上把其临床数据拿过来,跟他们一起做挖掘、做整理,整整做了八年,名老中医一对一合作经验的传承,不是来自于他的文章,不是来自于他的书,而来自于他的临床数据,大经中医完成了名老中医的知识入库。第二,把中医的古籍文献当中诊疗知识,按照看病的病、症、法、方、药这样的逻辑整理出来。围绕诊疗全流程,在充分考虑中医医疗运营场景的情况下进行研发,为诊所、医馆运营赋能。
大经中医创始人李文友初芯堂中医馆连锁创始人易根林分享了《智慧中医如何赋能中医馆业绩倍增》,他们做的是智慧中医加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他认为,中医一定要回到医养结合,一定不仅仅只是治疗、看病,而是要定位在做全方面的健康管理,需要有系统:有标准、工具去管理它,通过运用AI,实现 “人工智能+社区家庭中医药服务”“医养、检、学”四位一体,通过解决方案反复的验证疗效,实现健康管理。
初芯堂中医馆连锁创始人易根林中医行业资深从业者李琼分享了《不内卷的中医馆-调治型医馆如何实现顾客粘性?》, 她认为,“调治定位、外治为主”,这样的医馆更容易生存,其后期规划的道路也更宽。怎么才能开好调治型医馆?定位和规划,在没有开好的时候,在没有动手之前,就得想好怎么做,把蓝图画出来。技术和特色也十分关键——找一个什么样的医生,医馆特色是什么,差异化是什么。其次,服务和体验,一家中医馆,或者一家诊所,如果是小而美的,他的市场和拓客的方式不多,关键是你有没有把周边做深做透,创新型的医馆不会有很多,万里来的,千里来的患者来医馆这里看病,服务于周边。
中医行业资深从业者李琼

 / END /

// 本文来源:第五届诊博会❖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