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往届诊博会文章正文

康复中心如何下沉社区?看国外实践带来哪些本土化启示

往届诊博会 2023年02月15日 23:59 11614 玉衡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href>

社区康复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的康复和训练技术,开始逐渐从社会角度关注残疾和康复问题。社区康复模式由“社区治疗模式”转变为“医疗-社会” 模式。


来源:体创动力




社区康复定义为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目的是使所有功能障碍人士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此时,社区康复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的康复和训练技术,开始逐渐从社会角度关注残疾和康复问题。社区康复模式由“社区治疗模式”转变为“医疗-社会” 模式。


其中,提到的康复是指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辅助技术等措施,对功能障碍人士进行治疗,训练和辅助,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增强其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01西方国家社区康复的特点




①法律保障,政策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康复发展历史比较长,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并且政府在政策上也大力支持功能障碍人士社区康复的发展。德国最早通过公共立法从概念上把功能障碍人士康复作为法律确定下来,通过制定社会法为社区康复模式和现状界定了责任和权利,保障功能障碍人士的合法权益。



②现代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澳大利亚,功能障碍人士的社区康复有着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护理之家等机构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联系,可以确保不同健康状况的病人及时被送到合适的康复机构,较为经济地获得医疗康复服务用。



③倡导全面康复理念。在英国的康复体系中,医疗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社会服务部门等多个部门是共同协作,一起为功能障碍人士提供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服务参与等全方位的康复发展服务的。


④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西方很多国家都在社区专门设有康复护理中心,功能障碍人士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完成手术治疗后,接下来的康复任务就由社区的康复护理中心承接。



⑤有效且稳定的筹资机制。由于接受过高额的医疗服务后,功能障碍人士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都不太好,而很多社区功能障碍康复项目都是低偿甚至是免费的。这就导致功能障碍人士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需要大笔资金来维持,建立有效且稳定的筹资机制就十分必要。虽然在西方国家,政府对功能障碍人士社区康复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都比较大,但要想维持较高水平的康复服务效果,就离不开社会的慈善捐助等筹资渠道。



02国内社区康复的发展




●三十年来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1990年):从WHO引入社区康复,开始在个别县市试点推行。


第二阶段(1991年—1996年):由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推动,结合对残障人士康复医疗的阶段性中心任务,开展社区康复。


第三阶段(1997年—2005年):CBR逐渐由医学模式向医学-社会模式转变,社区康复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第四阶段(2006年—2015年):这是一个CBR发展较快、普及与提高并进的阶段。“普及”指的是积极把社区康复推广到农村,尤其是西南、西北偏远地区的农村;“提高”指的是提高社区康复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通知》)


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广东省惠州市
采取政府主导,即市、县残工委康复办公室领导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同时由残联牵头,吸纳各级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专业人士组成技术指导团队,全面负责社区康复技术的指导、宣传、培训与监督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分工的工作模式。


康复中心+康复站的南京白下模式▼


该区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主要的着力点,通过建立区级功能障碍人士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辅助器具供应站和社区康复站以及多个家庭康复点等,整合全社区资源,创立了街道“爱心驿站”“真情家园”“心灵驿站”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康复品牌,使全区的功能障碍人士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社区康复团队组建模式▼


以医生为主导的康复团队模式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在社区康复团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际社区康复团队由全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神经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及社会工作者等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



(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年—2030年)》,全国省市均开展系列健康活动)


2017年出台的《上海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6-2020)》,围绕着“建体系、扩队伍、立机制、增能力”,力争在5年内初步形成符合疾病发展特点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全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上海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恢复期康复医疗机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提供以门诊、上门服务和居家为主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指导,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衔接康复、护理与养老。


《上海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通知》



我们未来的康复生态,将紧密结合"人人有健康理念”和“患者皆享便民康复服务”成为未来康复医学发展之崇高目标。



/  END  /



// 本文来源:体创动力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最新活动 /

第四届中国诊博会暨第五届中国诊所年会将于3月2日-3日在成都举办,本次大会涵盖了“基层、社区、家庭”等医疗新形态为主题,邀请了近80位行业一线嘉宾进行主题分享,覆盖了全科、中医儿科,以及康复、护理、口腔、眼科、医美、慢病、生殖、脊柱、眼视光、生长发育等专科领域的前沿运营管理经验与新项目、优质产品开发投入历程。穿越寒冬,望见曙光,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议程图片了解详情


诊所行业开年大会,沉寂三年后的相聚

扫描下方二维码相约成都,来诊博会现场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甄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发表评论

诊锁界Copyright ©诊锁界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5361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商务合作:天市 198 6770 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