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疫情后的新常态下,基层诊所亟待完成的九大转变(上)




疫情给整个民营医疗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且持久的,今时不同往日,基层诊所的旧时代已经远去,新的规则正在建立之中,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快速转变,适者生存,九大转变,亟待完成。

来源:基乘方

作者:成方

编辑:天相





本文导读


基层诊所即将面对基层医疗的“新常态”

基层诊所亟待完成九大转变


转变1:从“一时的生意”转变为“一生的事业”

转变2:从“招募医生”转变为“找医生合伙人”

转变3:从“管理控制”转变为“自组织建设”

未完待续



疫情影响,深刻、持久而广泛。


基层医疗,作为整个国民医疗健康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在这种影响下同样正面临极其深刻的变化。


在某种意义上讲,基层医疗强,则整个体系强,基层医疗弱,则整个体系弱。


能否顺利地推动医疗改革、医保改革,能否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是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基层医疗体系,纵观世界,莫不如此。


基层医疗的地位和作用,绝不是靠多建设几家三甲医院就能替代的。

基乘方认为:自2009年4月开始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始终是医疗改革、医保改革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十年磨一剑,量变引起质变,目前我国的基层医疗行业,其实已经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其表面的“不愠不火”,其实只是内在力量的酝酿和因为缺少一次引爆的契机,而疫情的影响,或许正宣告了这一次契机的到来。




1
基层诊所即将面对
基层医疗的“新常态”



疫情影响,让许多的非公基层诊所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即便3、4月份复工以来,诊所的月门诊量还不及往年的一半。


长夜漫漫,路在何方?许多基层诊所经营者苦苦等待,以为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基乘方的观点是:即便疫情过后,你所熟悉的那个基层医疗的世界也很可能永远失去了,每家诊所即将面对的是基层医疗的“新常态”,这会是你陌生的一个世界:


1、你会发现:


诊所门诊量的恢复和提升是如此艰难;诊所来新患者越来越难,老患者还不断流失;患者对就医场景、诊疗体验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不满意,就很可能离你而去。


2、你会心慌:


本来以为疫情过后,对诊所的卫生监管、医保结算等会宽松,毕竟大家都活得艰难,寄希望于能网开一面;但是没想到的是:相关的卫生、院感、医保等检查频率明显增加,且不走形式、更趋严格;而每月底的医保结算,其苛刻程度,更让你心慌。


3、你会担忧:


患者能选择的基层医疗机构正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但私营的诊所越开越多,就是社区药店也在做“药诊合一”的转变,而更让你忧心忡忡的是,身边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等也正在快速的提升。


4、你会困惑:


病人量少了,医保结算严了,光靠医保只能勉强糊口;也知道完全依赖于医保,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开发自费项目;但是你精挑细选,兴冲冲引入的那几个自费治疗项目和自费产品,患者一听要自费,首先就退缩,不愿意买单了;即便在努力说服下,勉强尝试了,也再没有复诊、复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5、你会惊讶:


本来以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推广等只是一些大医院、大门诊部,才有资金、有能力做的事,很多也只是噱头,但在不经意间,你却发现,互联网医疗已然成为基层诊所的标配!


只有线下服务,没有线上服务,没有网上预约、网上诊疗、电子处方、送药到家等服务,没有自媒体、公众号、网络直播等线上推广手段,真的让你举步维艰!


6、你会痛心和失望:


你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维护的那个病人量颇多的老医生,先是说身体累,要求减少门诊,最后干脆就取消了门诊,最后你却发现他在其他地方出诊了;而你作为医疗骨干培养多年的年轻医生,现在正是需要他贡献和出大力的时候,他却提出辞职了,原因是希望能够到目前更适合他的平台上去发展。




2
基层诊所亟待完成
九大转变



基乘方认为:目前正处于基层医疗大爆发的前夜,而且已近黎明时刻!但是黎明前,恰恰又是极黑暗的!会有许多的诊所因为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失去了继续坚持的勇气;也会有许多的诊所即便选择坚守,但因为适应不了基层医疗的“新常态”,也会被无情地淘汰——他们的结果,都是倒在了黎明前!


没有雨露均的普遍利好,机遇永远都属于准备好了的那群人。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快速转变,适者生存—在新常态下,基层诊所亟待完成九大转变:


转变1:从“一时的生意”转变为“一生的事业”


“生意太差了,下几个月再亏,再不赚钱,我就打算把诊所卖了,你们看我该不该卖?”——对此,基乘方的答复:如果有合适的买家,那就赶紧卖吧。


为什么?因为在“新常态”下,诊所靠吃医保红利,靠输液挂水、靠针灸推拿等“一招鲜”,靠行走在灰色地带“躺赢”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如果是把诊所当作“生意”的,那么现在做诊所,真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好“生意”,与其苦苦煎熬、在失望中等待,那还不如早点结束,去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生意”。


在新常态下经营诊所,首先必须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转变,即从以逐利为主的“一时的生意”转变为“既重利,更重义”的“一生的事业”;要从追求超常规的跨越式增长,转变为更注重价值持续的“复利增长”。


小诊所更应该有梦想,更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如果你的确是能从诊所的日积月累的进步中,能从不断帮助他人解决病痛、带去健康中,能感觉喜悦,能不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的,那么我们非常希望你能坚持走下去,因为基层医疗的黎明真的已经不远了。



转变2:从“招募医生”转变为“找医生合伙人”


“医生难找,医生难留,医生难培养……培养好了,说不定还是为别人培养的……”一提到医生的话题,几乎没有诊所的经营者不是大叹苦经的,而在这场疫情的考验下,类似的矛盾与不安、不平的情绪更是几乎上升至顶点:


“诊所经营好的时候,算算还是医生最得益的;疫情来了,业务一落千丈,诊所压力这么大,也不指望医生能帮忙一起扛难关,但是总也不能往伤口上撒盐吧,就因为收入少了,有的医生都不来了,留下来的,看那架势,也是在骑马找马……”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果必有因,因为在你的诊所和医生之间,本来就只有一层简单的“利”的关系,而且还是“重短利,轻长远”;顶多再加上了点日常的关心、表面的嘘寒问暖而已。


没有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没有长远的利益绑定机制,没有深层次的股权层面的设计,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你怎么能指望医生能与你“祸福相共、风雨同舟”呢?


在基层医疗的新常态下,基层医生的资源其实会更加紧缺,而技术精、疗效好、病人欢迎的基层医生,则更属“稀有”,如果幸运地拥有了,那么请一定珍惜,不要吝惜,通过妥善合理的股权设计,让他(或她)尽快地成为诊所合伙人吧。如果诊所还没有这样的医生,那么也请转变思维,从单纯的“招募医生”转变为“寻找医生合伙人”,选择志同道合的、有潜质、肯学习、能吃苦的医生,给其平台、燃其激情、助其成长努力把“潜力股”打造成“绩优股”。


转变3:从“管理控制”转变为“自组织建设”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家诊所,有医保,地段位置也不错,但整整开业3年了,还是未能盈利。


是诊所老板不用心、不努力吗?不,他天天起早摸黑就在诊所里,从前台、药房一直管到临床,事必躬亲,“一竿子捅到底”,抓规范,抓流程,抓质控,周周开会、月月总结。从表面上看,诊所的确是有模有样的多了,但经营业绩始终不见起色。


后来这老板也寒了心,另外也实在太累,管不动了,干脆就把诊所的经营权和相关收益等,全部都放给了诊所的员工,当时想到的只是:反正标准规范也都有了,就图个省心吧,再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结果一年后,让老板大感意外的是,诊所不但业绩大幅上升、实现较高盈利,而且还比自己天天盯着管的时候,运营还要规范,患者的口碑和满意度也大大上升了。


同样的一家诊所,同样的商圈位置,同样的软硬件配置,同样的一群员工,“盯着员工干”还不如“放开让员工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位老板在不经意间,启动了诊所的“自组织建设”。


那么,什么是“自组织”?“自组织”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活力和效率的组织运行机制。


简单地说,就是不依赖于自上而下地发布指令,而是按照既定的规则,各尽其责、默契协调运行的系统,就是自组织。目前在互联网企业内较流行的“员工内部创业”方式,其实就是典型的自组织。


“自组织”为何有效?主要还是在于其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企业员工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竟,没有什么激励,能比自己激励自己更强烈;没有什么约束,能比自己约束自己更牢靠;也没有什么协调,能比自己协调自己更有效!


在基层医疗的新常态下,诊所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会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同时相关的经营风险也在增加。


如何快速反应,快速调节、快速适应,将是每一个诊所经营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摒弃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管理的习惯,从高度集权的 “管理控制”,转变为向每位员工信任授权的“自组织建设”,或许就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诊所要建成“自组织”,有几个关键要素:

一、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二、要利益共享,要构建利益共同体;

三、要有高度信任的授权;

四、要让每个员工都能参与规则的制定,并达成共识;

五、要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未完待续



//来源:基乘方  作者:成方

//编辑:天相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活动前瞻



- 推荐阅读 -



疫情以后的民营医疗行业如何化危为机?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第三届中国诊博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