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基层医疗发展,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


在盘活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基层医疗发展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带动基层的发展。

来源:健康中国观察

作者:李新民/赵红征/曾庆义/任彦孔






01

检视问题找痼疾,反思人的发展



从目前看,在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人的发展,值得深刻反思。

①基层发展不到位


基层发展“到位”与“不到位”,是以分级诊疗制度为衡量的标准。按着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要求,有些基层还不具备条件。按照要求落实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的措施也不完全到位,有些地方对短板怎么补,弱项怎么强,人从何处来,经费怎么办,具体问题还解决不到位。


浙江省龙泉市八都镇青山村卫生室医生 张华林

②医疗体制不顺畅


县、乡、村的办医体制不统一,存在体制障碍。乡村医生问世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但村卫生室的体制仍是非公非私,仍未纳入公办体制,乡村医生也未被纳入专业医疗队伍之中,乡村医生身份仍是“半农半医”。这样,造成心不安,人不稳,有些乡医弃医经商或弃医打工,因而出现了一些空白村。

③分配制度不公平


有些地方分配制度偏向一端,不公平也不公正,影响人的积极性。


一是同责不同薪。有的规定院长可实行年薪制,在完成目标任务后,可得几十万不等,而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书记却不享有这个待遇,显然不公平。


二是同工不同酬。有的因缺编,经上级批准,招聘一批合同制编外人员,这些人除工资外,没有奖金,保健津贴、基层津贴等政策规定的待遇。有的单位也不负担养老和医保应担负的费用,这些人同其他职工干一样的工作,却不能同工同酬。


三是同“创”不同“得”有的地方规定,在创文明城和文明单位达标后,年终每人可获得一定奖励。但规定党政机关人员奖金由财政如数支付。而对医疗机构的规定,有钱就发,钱少少发,没钱不发。这样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发不起,造成几家欢乐几家愁。


四是投入入重物不重人有的地方财政投入只重视盖大楼,上设备,扩规模,而忽视对人的投入,不能全面兼顾。使有些基层医疗机构连发工资都比较困难,不能保障人的合理待遇,致使有些人有怨气,心不安,稳不住,总想往上走。

④管理方法不恰当


有的在管理上不全面,在方法上不协调。


一是重业务轻思想领导政治站位不高,目光短浅,只顾抓业务,忽视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


二是重使用轻培养有的缺乏长远打算,忽视对人的培养,如有技术高的老中医退休后,后继无人,有些科室只好“关门大吉”。

三是重收入轻质量。为了多收入,多得奖,采取不当的激励方法,致使有些人只追求医疗收入而对医疗质量有所忽视。


四是在编制上重人数,轻结构满足于人员数量,但忽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使有些基层缺少全科医生,公卫医生、老年康复医生和中医中药人才。



02

全面兼顾抓重点,重视人的发展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项度’的人”。正因为如此,所以人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体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在基层医疗发展中,也应重视人的发展。要善于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基层医疗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一般问题,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

人是医疗资源的主体


在医疗卫生资源中,首先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要认识到房屋和设备等硬件资源是物化的,而人是能动的,是医疗卫生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起着主体作用。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人是医疗技术的载体。


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硬件资源使用率的高低。如果是人的医德正,技术高,能力强,就会吸引大量的患者前来就诊,就会相应提高医疗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反之,如果人的技术低,能力差,尽管设备齐全,楼房漂亮,就像盖了寺庙而没有会念经的和尚一样,香火照样不旺,仍旧是门诊冷冷清清,病房空空荡荡。



②人是防治疾病的骨干


基层医务人员是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力量,工作繁重,责任重大。

一是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城市化率虽然很高,但在农村仍有近6亿人口居住,仍需基层医务人员服务;


二是起着“排头兵”的作用大多患者首诊在基层,通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治,合理分流病人;


三是起着“后卫队”的作用大病到医院,好转后又回基层进行康复医疗;


四是起着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尤其是乡和社区医务人员以及乡村医生,承担着家庭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职责,定期上门服务;


五是起着扶贫助残好助手的作用。有些贫困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还承担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职责,并关照残疾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健康。

③人是基层发展的关键


建国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为基层培训配置了大批医务人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使基层从“缺医少药”发展到“有医有药”,现在又发展到“好医好药”,让患者有病治得上、治得好和治得起。实践证明,只有重视人的培养,关注人的发展,才能带动基层医疗的发展。



03

坚持正确导向,带动人的发展



在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运用新的发展和健康理念带动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推动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

①抓好主题教育,激励人的斗志,使之有使命感


推动人的发展首先要讲政治,明方向,要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结合基层的实际,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要教育基层医疗人员牢记宗,进一步明确学医为什么,责任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做到白衣穿在身,责任扛在肩,把患者放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要鼓励医务人员扎根基层。在保全民健康全面实现小康中建功立业,在实现“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规划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要重视医务人员全面发展。自觉做到服务方向明,医德医风正,医疗技术精,医疗质量高,为民服务好。充分体现医疗劳务的医疗价值和社会价值。


②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人的能力,使之有成就感


“强基层”的重点要放在人才培养上只有素质强、医疗水平高,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实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自我价值,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在人才培养上,应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


德清县基层医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一是培养人才多措并举。可借上级医生下基层对口教带一批;可向上级医院选送进修学习一批;可根据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缺编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一批;可面对愿到基层工作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引进一批;还可对技术好已退休的医生返聘一批,尤其是对中医药人才要放宽年龄限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到基层执业,补齐中医药人才匮乏短板。


二是培养人才要注重调整人员结构尽量做到专业结构,中医西医结构,临床与辅助人员结构,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结构等协调合理。


三是培养人才要与设备配置相适应做到有什么人才配什么设备,两者要相互协调,如果没有人才,只顾上设备,而只能闲置不用造成浪费。如果有了人才而无设备,也会阻碍技术的进步。


四是培养人才要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有的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当地经济发展快,服务人口多,医疗技术能力强,可鼓励县级医疗机构整体或科室向三级医院技术水平发展;鼓励有的乡卫生院整体或科室向二级医院技术水平发展


五是人才培养要紧密配合改革村办医疗体制。基层医疗发展中,乡村医生的作用不可忽视,把村办卫生室改制为公办,把乡村医生纳入专业卫生队伍之中这样可以从上层到底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公办医疗体制,在一个县内形成县、乡、村体制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目标一体化,防治一体化,更有利于实现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


③坚持正向激励,关注人的利益,使之有获得感


在主体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中,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辛勤工作都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因此,也应关注基层医务人员的利益问题,使之有获得感,从而增强责任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本文认为,关心医务人员的利益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坚持正向激励,符合方针政策。


一是要明方向,顾大局,防止脱离实际医疗机构不论实行什么奖励制度都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以人均收入水平为参照,以医疗机构自身实力为基础,做到合法合规,量力而行。要分清主次轻重,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如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要以社会效益为重,以体现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在患者利益和医务人员利益之间,要以患者利益为重,以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公众利益和部门利益之间,要以公众利益为重,以体现顾全大局的观念。


二是要讲公平,求合理,防止偏向一端


一要做到同责同薪。在工作上,书记院长密不可分,相互联系,院长书记都应实行年薪制,使之有责同担,有功同奖,有错同罚。从制度上促进党政领导同心协力抓好工作。

二要做到同工同酬应把经批准招聘的合同制人员同编制内职工同等待遇。按照政策和制度规定应得尽得,不能热一头冷一头,伤害人的自尊心!

三要做到同“创”同“得”。在创文明城、文明单位等年终奖励上,要照顾基层的利益。大医院自身有能力发放奖金,而基层很多医疗机构发不起,发不全,政府应建立对基层的补助制度,做到同“创”同奖。


三是要走正路,守规矩,防止不正之风。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工资加奖励制度,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从以往经验教训上看,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应防止三种倾向:


一要防止单纯以收定奖。过去有的出现乱收费,乱开药,乱检查的现象就是在奖金分配上重收入轻质量,为了多收入多得奖,个别医疗机构甚至弄虚作假,骗取医保资金。


二要防止“分光吃净”。现在政策允许医院收入,在按规定扣除的各项基金外,结余部分主要用于奖励,但要明确“主要用于奖励”不等于“全部用于奖励”,必须留有一定的发展资金。


三要防止“两级分化”。有的基层医疗机构把基本工资同奖金捆绑一起,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办法。这样,使奖金差距高的高,低的低,有的新参加工作的院校毕业生,甚至连基本工资都挣不全。因此,奖金分配应上下有“度”,差距合理,能被广大职工所接受。


④增加基层投入,保障人的“应得”,使之有尊严感


基层医疗机构与上层医疗机构不同。上层医疗机构技术高,能力强,治大病,收入多,完全有能力解决人的“应得”费用。而基层医疗机构技术低,能力差,治小病,收入少,自身能力不能解决人的“应得”。因而,应增加基层投入。


应该承认,这些年来,医疗投入不断增加,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地方在医疗投入上还存在“三种倾向”:


一是投入数量固化,不能随势而增在取消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之后,医疗价格与医疗成本有不同程度的反差。这些年来,人员工资不断上涨,但有的地方财政补助,仍停留在原有的数额,不能随势增加。


二是投入项目粗化,不能细化到项有的投入与规划不协调,往往是重规划,轻投入。有的是粗泛投入,投入预算不能细化到项,“一堆一块”,不按规划项目投入。


三是偏重物的投入有的重物轻人,不能兼顾,不能保障人的“应得”费用。



04

应完善投入方式 重视人的投入

关心人的合理利益



笔者建议,在对基层投入上应做到“四个保障”:


一是保障人的“应得”。工资、保健津贴、基层津贴、取暖费、物业费、文明奖等等对这些费用的投入,要依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保障人的应得尽得;对贫困的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大补助比例。


二是保障人员的培养费用。财政应加大培养人才专项投入,把钱花在刀刃上。


三是保障预防费用。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财政应对预防工作的人力、物质费用给予保障,加大投入力度。


四是保障上下联,信息通的费用。在医联体建设中,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应加强“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更有利于基层人员的技术进步和方便大病患者就地诊治。



//来源:健康中国观察   作者:李新民/赵红征/曾庆义/任彦孔

//编辑:太白(lzxx12580)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活动前瞻



- 推荐阅读 -



疫情对诊所经营产生哪些影响?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第三届中国诊博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