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疫情期线上问诊火爆,这4种常见互联网医疗产品你需要知道

image.png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受到政策、医疗体制等影响,线上医疗问诊/咨询发展相对缓慢,爆发的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部分互联网医疗项目也在试行政策下纳入医保,从支付上解决了部分患者对疾病场景选择的忧虑。


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居民在选择互联网医疗时,54.4%考虑医生资质、50.8%考虑是否便捷、49.5%用户考虑产品科室类型丰富程度。在多发病、常见病领域医生专业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产品的便捷性、丰富程度成了用户选择的重要参考。本文就常见的4种在线诊疗付费模式进行优劣剖析,为医疗机构设计本身线上诊疗服务提供思考。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综合整理:诊锁界





01

背景分析



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付费掀起一番热潮,互联网知识平台最关键的任务就是知识产品化,帮知识生产者将知识转化成用户愿意付费的产品与服务,并为用户提供价值。


一般来说,知识付费是通过在线课程、直播、问答、社群等产品形式,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结合的方式,用户通过付费获得优质内容。


知识只有变成产品或服务,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价值的转移,才可以定价、销售。知识无法买卖,买卖的都是经过包装的知识。


根据知识产品矩阵理论,知识产品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设计验证,第一个维度是产品交互方式,目前主要分为单次交付、连续性交付、交互式交互;第二个维度是产品目标,如果产品主要目标盈收,为商业化产品,如果主要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产品


当然这两者密不可分,所有产品都具备这两种属性。只是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某种属性更强罢了。



图1 知识产品矩阵


对于企业来说,其产品模式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产品获取用户,服务好用户,其收入模式则是设计商业化产品来获取收入。产品的知识付费模式的探讨正是基于产品模式,探索产品的商业化。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产品走过了前几年的免费甚至补贴大战,逐渐回归商业化本质,其商业化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在互联网知识付费的浪潮中,知识付费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创新。


纵观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医疗产品,知识付费的产品模式主要包括问诊付费模式、内容付费模式、分答付费模式、服务包付费模式四种。


图2 医疗产品知识付费模式



02

线上医疗产品付费模式解析



问诊付费模式


付费问诊模式主要是以图文、电话、视频等形式进行在线付费问诊,这种模式也是互联网医疗最早最普遍的知识付费模式,目前各大医疗产品基本都具有此种功能模式:用户可以上传患者(自己或别人)的医疗资料,填写具体咨询问题,付费提交后获得医生的回答(见图3)。


不管是社交对话式、电话预约式,还是视频预约式,这种付费模式强调了医生的资质及问诊时效性,知识的生产者-医生的原动力是此类模式获得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由于政策的限制,在线问诊付费不能为用户提供医学首诊诊断,只能是医学咨询建议,或者是常见病、慢病、特殊病种的复诊,更多的多样化医疗诊断项目还有待政策放开和患者需求进一步探索。


图3 问诊付费模式


内容付费模式


内容付费模式主要是以内容和音频为载体的知识付费模式。如图4,用户达到内容页面,支付一定的金额才可以查看或听语音,类似于教育课程付费模式。相对于付费问诊模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内容的专业及优质性。如何让用户觉得值得为此付费,付费意愿为多少,另外,如何提高用户的信任,如何有效互动,这些都对产品设计及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4 内容付费模式


分答付费模式


分答付费模式主要是借鉴分答的知识分享付费模式。在此模式下,用户可以查看健康医疗问题,并支付1元(特定较少金额)围观旁听问题答案,这里由于产品的设计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如图5。


左边的形式为直接在问题下面显示名医的语音回答,用户付费后旁听;而右边的形式为在问题详情页面展示问题的所有答案,显示问题的最优答案原价(6元),并可以1元付费围观。右边的选择模式一方面内容有多种免费答案及对比,另一方面有原价及围观价,用户如果想知道最佳答案并且可以低价获取,也许这种情况更容易提供付费用户转化率。


图5 分答付费模式


服务包付费模式


服务包付费模式主要以医生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形式出现,具有专业性、服务灵活性、周期性等特点,用“知识+服务”的打包模式定价。


如图6,进入专家医生的个性化服务界面,用户可以按需购买医生打包的健康服务包,内容包括了在线问诊、病例分析、就诊面诊、住院面诊等知识服务。这种模式既包含了医生知识内容,也包含了以医生为核心的线下就诊资源服务内容,对于用户周期性的医疗健康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及服务可及性。


图6 个性化付费模式



03

“知识+服务”产品打造线上布局闭环



在短期传统线下销售市场活动受到限制,医疗企业可以大胆尝试数字化销售和营销工具,将本次疫情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疫情下许多用户在春节期间体验线上移动医疗,在线问诊平台用户数量、问诊数量激增,但流量≠留量,线上医疗的服务渗透率和客户留存度是每个医疗机构和平台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提及的互联网医疗产品知识付费四种模式,都不是单纯的医学硬知识,往往是知识与服务的结合,从而帮助用户解决医疗健康问题。从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服务”付费模式不仅限于医生线下的诊金或开具处方,从线上问诊角度来看,医疗正从单一的售卖产品(药)演变为卖服务(医师诊断),虽然产品载体不变,但服务内容多元化。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打造线上诊疗闭环提供了更多后续可能。


在用户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后,会慢慢形成知识付费社群,如形成以某个医生为中心的垂直医疗领域用户付费社群。从提供医疗产品到一帮信任患者的流量池,打造医生或机构的独立IP,从而形成从互联网诊疗服务——医疗产品——社群——机构/个人——二次服务的闭环。


正如知名互联网医疗行业“老兵”春雨医生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医疗在从“颠覆医疗”走到“拥抱医疗”,甚至在未来将成为医疗机构标配。在互联网医疗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的线上诊疗和数字化探索,早布局,早受益。


相关报道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诊锁界综合整理

//编辑:太白(lzxx12580)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中国新型诊所会员社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