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疫情后”时代,基层诊所转型势在必行,知道这些还不晚!

image.png


2020年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基层医疗机构在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前的风险低耐受度,也考验了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真正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19年推出的一系列医改政策传递出“强基层”的信号,让人不禁寄希望于2020年这一基层医疗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年。

政策环境剧变的未来3~5年,更多病患和产业将流向基层和社区,基层诊所面对此机遇的传统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必须更新。能够做出正确抉择,成功转型的诊所,将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1

基层诊所面临的些许现状

❶国家控制发热门诊,控制传染病的举措,重大疫情下处于被动。

❷控制滥用输液和抗生素的临床使用。

❸大病没有设备和技术硬件,转诊渠道匮乏。

❹抗风险能力小,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❺各种私立医院和养生保健机构的影响,客流受限。

❻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数量上升。

❼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保健意识上升。

❽多种妇科病,颈间腰腿疼痛,三高等疾病的康复保健服务需求。

❾服务对象整体素质提高。

以上9条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即基层医生要想长足发展,有所建树,必须转型。同时做到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们,只管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辛辛苦苦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不过星期天,服务人民健康,造福社会发展,但是却不懂经营管理,诊所里面事必躬亲,工作时间不分昼夜,把自己整的很累,把员工搞的崩溃,劳动付出多,价值少利益低。

2

基层诊所可能面临的发展难题

▎ 技术特色不突出

基层医生都是全科医师,技术全面,但无特色,同行之间都在同一水平线,彼此之间缺乏突出的竞争优势,处于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困境。面临同行、公立卫生院、卫生室的竞争,缺乏专科治疗特色,对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无法接诊治疗。另外,被西医西药洗礼多年的基层医生,无法简单能被引导到中医大健康路上。

▎ 患者数量少

患者仅来源于四周乡邻。 一方面因为基层医生虽在本地有名气,但还不足以名震一方,周围同行众多,患者没理由舍近求远,慕名奔波前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缺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以至于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法得到治疗,等到无法正常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往往我们又解决不了这种状况了。这样不但影响患者数量,也增加了诊断治疗的难度。

▎ 医疗设备缺乏、收入单一

基层医生的经济难免有限,而且也不敢贸然将积蓄投入购买齐全的医疗设备,扩大规模。就算购置了所有医院里都有的设备,也未必能吸引患者到自己这里来检查,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合理。因为规模小、水平同质化、无齐全设备辅助,使得我们收费项目单一,仅限于微薄的药品利润。

3

诊所转型抓住这几点

▎ 方案1:不断学习国家适宜技术,走特色医疗路线

医者一生的追求就是不断精湛医技,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将纳入基层医生的学习书目中。

结合2019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文件精神,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多年,确保中医药诊疗服务在基层有较高渗透比例已经上升至国家健康战略高度,加上此次疫情对民众对中医的进一步信赖,在未来3~5年中,中医基层热是一个继续无限放大的趋势。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到,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在国务院文件指示下,已有部分省份明文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至少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服务,村卫生室至少需要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评价:积极转型,适当学习现代中医疗法,专业绿色疗法推广服务,较好地解决病患痛苦;学会辨证论治,遵循诊断中西医用药指南,讲究循证,夯实基本功。

做好特色建设,特色化的诊所,应该是诊疗功能差异化、具有优势特色的技术品牌、具有个性化服务的诊所。它应该具备离患者距离近、花费低、有绝招、投入少、门槛低、简经营和时间宽等特点。

▎ 方案2:升级经营思路,走医养结合养生路线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事业,符合国情,政府积极支持。可见基层升级经营思路,将治疗、调理、保健三大板块紧密结合,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势在必行。医养结合养生路线可以真正地实现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增加收益。

评价: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康复保健计划,有些诊所可以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

▎ 方案3:向多元健康方向迈进,追求服务与治疗相结合

面对市场化的基层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基层应从现阶段的治疗业务向专科方面迈进,多元化满足基层患者的需求,逐步提高转化率、治愈率、复诊率,收费也可随之提升。

评价:做好专科建设,主要针对慢性病康复保健工作,建立疼痛科,妇科,三高科康复保健工作开展。

▎ 方案4:抓住机遇,整合资本,看准“连锁诊所”

民间资本在国家的支持下投入了区域性互联网诊疗,不断深入基层,不断扩大范围。与超市一样,既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超市,也有巨无霸式、大中型的连锁超市,将来的诊所必也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诊所与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的连锁诊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连锁诊所大致有两种主要发展模式,一是医生自己作为创始人先开办一家诊所,然后以此为母体,寻找合伙向外扩张。第二种模式,是资本先成立一家运营公司,然后运营公司集团化开办诊所,一家、两家....以至多家,从而形成连锁诊所,诊所的主要运营人是资本旗下的管理团队,如丁香诊所、企鹅医生等皆采此种模式。

观点:基层诊所要根据自身特点优化特色项目,在常见病用药、有一定疗效的特色诊疗项目有所见长,积极参与到诊所合作业务中,抓住升级机遇。

随着社会资本涌入带来的医疗投资热,涉及下沉基层的“玩家”也越来越多,药代、医疗器械、检验、大型民营医疗集团都静候“变天”,如果诊所能够借力民间资本或社会资本等资源,逐步地形成区域性连锁化的经营平台,无论是增强议价能力控成本提利润,还是起价甩手“卖身”于产业方或医院,都是基层诊所整合资源的选择。

结束语.png

相关报道▼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来源:诊锁界    综合整理自:诊所老板之家、国家卫健委

//编辑:太白(lzxx12580)

❖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