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300万血透患者就医现状,为什么透析中心的未来战场在基层?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imageurl="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Dm5HAQPyZDvpeeWmIjsT7PdQFtd6b4UcF0aPibdib744WxgHiaHibDbQGdeLjQNsIOELPpiazwKPwO06CsHS4SCne4g/640?wx_fmt=gif&from=appmsg"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href="">
肾病目前已从国民健康面临的一大挑战,转变为一种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据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的慢性肾病发病率约为11%;而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则有超过3000万人患有慢性肾病,占成人总人口的15%左右。针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诊锁界很荣幸邀请到达康医疗的副总裁张永强,他将深入探讨透析中心在基层医疗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来源:诊锁界/诊博会
作者/口述:张永强

编辑:望舒





下沉基层:是透析治疗不可避免的趋势分享一张拍摄于2019年9月份台湾嘉义市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不太宽阔的街道旁林立着两个洗肾中心。

一个小小的嘉义市竟然有两个洗肾中心,这揭示了当前台湾的基层医疗情况——透析比例是全世界第一。数据显示,在100万人中新接受透析治疗的有449人,其中约有2900个人正在进行透析治疗。以此计算,大约每1500多名患者就需要一个透析中心,而一个中心平均能同时服务120名患者(按20台透析机计算,每台6个患者)。这一数据让我们深思,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登记的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达到84.43万人,透腹膜透析患者达到15.66万人,透析总人数突破100万,这对我国的医疗体系而言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暴露了透析服务在紧急医疗响应中的脆弱性。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床位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透析患者难以获得必要的透析治疗。作为透析领域的从业者,我们有幸作为发起人组织了全国透析专家支援武汉。经历了武汉的疫情后,我们原本认为上海的情况不会有太大问题。然而,上海疫情发生后,浦东市政府紧急协调,明确表示需要我们再组织一支非公立医院的血透队伍。这让我们两年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不禁困惑:如果说武汉的情况让毫无防备的我们措手不及,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连透析病人的血透服务都无法得到保障呢?
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疫情所暴露的透析服务问题不仅仅是疫情本身的影响,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国透析服务集中于大型医院的模式。相较之下,新加坡近78%的透析患者能在基层中心接受治疗,显示出我国在透析机构分布上的不足——每位患者可选择的透析机构明显少于新加坡。虽然短期内我们能够通过组织志愿者进行支援来缓解这一问题,但长远来看,将透析治疗下沉到基层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透析治疗已开始在一些县区深入发展,未来我们有望在更多的大镇看到透析中心的出现。
当前状况:我国基层透析中心进步显著以经济不太发达的湛江市为例,其包含吴川市和遂溪县,从2016年伊始,经过七年的发展,湛江已经有五家基层透析机构。按照比例计算,湛江两百多万人口大约有1000多名患者,五家机构大致可以覆盖71%的患者。经过5到6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基层透析中心已经能够全面承担透析任务。目前全国大约有700多家独立的透析中心,在质量控制方面,民营基层透析中心的达标率与公立医院相当,患者满意度亦有所提升。我们预计到2026年,将有大约20%的透析患者将在基层透析中心接受治疗,即将近20万人。基础数据表明,在县城和乡镇透析患者数量仍然很多,平均每家透析机构服务人数已达108,基层透析中心已占到中国透析机构总数的10%,为透析服务的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透析主要由三级医院提供,但6年的发展让基层透析中心的质量获得国家认可,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我们相信这个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中国需要鼓励透析中心的发展,特别是要将更多的透析服务转移到基层,而不是仅限于三甲医院。尽管其发展过程存在各种问题,诸如初兴时期的混乱发展阶段、整体规模较小较为分散,但这是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深入基层才真利于国强民安
第一,中国未来透析中心的主战场还是在基层。根据观察,截至2020年,我国有大约80万透析患者,这一数字的增长趋势表明透析治疗需求正持续增加。这就意味着基层透析中心在满足医疗需求方面将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第二,基层透析中心目前已经占据了透析总量的10%,二级及以上医院在透析领域的扩展空间已经相对有限。尽管这些医院可以增加一些透析机位,但预期的主要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基层透析中心。从国际经验出发,参考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的例子,其中一个共同的做法是透析服务的分散化布局,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结合透析服务的特点、现有机构布局及疫情期间的经验,透析服务的下沉到基层显然成为了一个重要趋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在疫情期间,这两个城市的透析服务表现相对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基层透析中心较多,能有效分担医疗任务。
第三,集团化和规模化是必由之路。以全球最大的两家透析服务机构费林尤斯和DAVITA为例,费林尤斯服务34万患者并运营40多家公司,由于这类医疗机构分布相对分散,并可能进一步向县级和乡镇级扩展,依靠单一机构从零开始构建新的中心会面临重大挑战。因此,行业并购成为了实现规模扩张的关键路径。
据中国情况,2023年1月,达康健完成了国内首次大规模的行业并购整合,一次性并入了15家中心和医院。尽管并购和整合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这一发展模式被视为未来不可或缺的路径,意味着集团化和规模化是透析服务领域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
第四,多元化与百花齐放是必然趋势。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讨论透析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透析中心上,但实际上透析行业远比这更为多元和广泛。目前,参与透析服务的主体正在逐步多元化,包括受国务院等部委鼓励的国有企业,正加速进入透析领域及其他医疗服务领域。
除了国有企业外,机构的多元化也逐渐显现,包括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卫生服务中心。此外,专业化照料中心作为提供专门服务的重要机构,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参与机构的增多,行业内还出现了更加细分化的专业领域,如专科医生集团、专业供应链以及专业服务商等。这类专业化和细化分工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以LifeLing公司为例,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50万台手术,主要包括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创建和腹膜制管等。这突显了特定医疗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和技术精进。这说明医疗专科领域正朝着更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正在不断出现。
第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医疗行业内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对于运营信息中心、连锁诊所,或是独立经营的医疗机构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日益重要。随着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普及率仍待提高,众多诊所和门诊预计将加大力度强化其信息化建设。在此背景下,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因其广泛的应用及有效性而变得颇受关注。通过向其咨询相关主题,我们得到的反馈验证了这一判断,指出未来医疗管理的主要方向将是加强病患管理和信息管理。因此,利用AI等先进技术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和保障患者信息安全成为未来的关键发展趋势。
第六,必须从单纯的治疗转向预防。数据显示,透析患者数量从2011年的23万增长到2022年的80多万,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200万。这种增长趋势明显是不可持续的,考虑到透析是医保支持的项目,且标准治疗费用高昂(每位患者大约需要8-10万),这不仅给医疗体系带来压力,也对患者家庭构成重负。因此,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重点应该放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上,而不仅仅是服务更多的患者。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由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承担着基础治疗的职责,也是疾病预防的前线。以台湾为例,可以看到慢性肾病管理的有效途径。我们本地的一些诊所,包括中医院和其他机构,也已经开始执行类似的慢性病管理工作。例如,成都的一家医院就在缩减透析部分的同时加强了慢性肾病的管理,目前服务了2000多名患者,并且从中得到了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不仅对医院有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社会和患者解决许多问题。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个人思考。关于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基层透析中心,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无疑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然而,基层透析中心的增多是否是好事,我认为并非如此。这其实反映了我们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不足,说明我们未能及早发现许多患者,没有有效防止那些本可以预防的病人过早进入透析这一阶段。“医疗服务越是深入基层,就越能够保障国家的强健和人民的安康。”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诊博会❖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更多运营干货欢迎关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