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关店,"疫情帮我们做决定”
图源:怡禾医疗
业内人士指出,以上各家机构的“战略调整”原因各有千秋,但都令人感到遗憾。
据界面新闻消息,张强医生集团旗下的“杭州思俊外科诊所”计划租期结束后从原址搬离,与杭州未来医生门诊部(原企鹅杏仁)联合运营。
据医学界报道,张强医生表示“第一家线下机构被我们视作‘长子’,寄予厚望,但可能出现投资过多、规模偏大、使用空间过低等问题,因此运营效率较低。砍掉这样的重资产,属于战略调整,旨在实现资金再分配。”张强介绍说,新冠疫情也是触动集团近期加速调整的原因之一。[1]
受限于创业初期对市场和运营缺乏足够认知,大多数资本型、医生创业型的第一家线下门店都面临张强医生提到的几个问题,如选址、功能区设置、人群精准度、坪效等运营问题。
而怡禾诊所首家门诊位于深圳福田车公庙,2018年开业仅5个月就实现了盈亏平衡,之后怡禾门诊采取“客户(粉丝)在哪里,门店就在哪里”的方针,稳扎稳打在深圳、广州、成都共开了4家门店。2022年在当地疫情反复、出诊受限,儿科常见病门诊大幅度下降的双重压力下,首家门店难以为继只得转换策略、关停合并。
曾以为医疗服务行业最艰难的是2020年,当时疫情“重灾区”诊所甚至连续停诊持续9个月之久,诊锁界也曾报道在2020年前5个月,诊所倒闭数量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额。
但疫情之初大部分机构现金流充足,医疗投融资也相对活跃,解封后门诊量回暖迅速。如今而言,“发热、干咳、咽痛、腹泻”等十大新冠症状不得接诊、异地就医限制成为对基层诊所、品牌专科诊所冲击最大的因素。根据天眼查数据库,2021年与“医院”相关的工商企业吊销注销达6676家,注销量比2020年增长80%以上。
除了思俊外科诊所、怡禾门诊、丁香诊所之外,传统全科、儿科等偏向综合类的机构反馈并不算好,少部分特色专科,如疤痕皮肤科、泌尿生殖诊所也受到异地就医的冲击门诊量锐减,还有大批养生保健机构、美容院等非医疗机构也并不算好过,更重资产的一级、二级民营医院也出现了大量转手的情况。
02|生存,战略转移,转向何方?
“在人员抽调支援防疫、日常支出增加、常见病诊疗下降的情况下,找到新的项目或补贴,保证门诊现金流是最关键的。”有社区卫生站负责人向诊锁界表示,他所在的机构通过承接政府与街道的新冠核酸采样服务,拥有了许多门诊到店的自然流量,通过设计一些医疗服务包,在妇科疾病、肠道疾病早筛上实现了一定量的转化。
疫情对全球、对人类都是一场大考,即便作为与患者最亲密、与救死扶伤最比肩的群体,医疗服务机构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意料之外和现实和解。有人用“戴着口罩跑马拉松”形容当下的处境,也有如怡禾门诊的医生一般决绝:“我们这是壮士断臂,但壮士断臂了也还是壮士啊。”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 编辑:太白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欢迎留言区讨论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