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

社会办医身陷困境,可能是误解了这四个字

资讯 2022年10月11日 12:11 24981 玉衡

2009年新医改以来十余年间,社会办医似乎体验了一把“疯狂过山车”。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市场来说,不管是医疗的商业化,还是商业化的医疗,都处在蹒跚学步阶段,摔跤、踩坑、爆雷都在所难免。面临行业内卷,经济周期性调整,这时候应该时常回顾,社会办医的定位与使命,商业逻辑与医学人文,社会价值与发展出路。
来源:诊锁界
作者: 燕山



自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来,中国的社会办医行业集体体验了一把疯狂过山车——

医院并购交易金额从2013年的22亿,一路飙升到2016年的161亿,随后下滑至2020年的113亿;
医疗服务业融资笔数2016年为28笔,逐年增长至2018年的48笔,之后逐年缩水到2020年的26笔;
中证医疗行业市盈率指数在经历了多年上涨后,从2020年的69一路下滑到目前的25;

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虽然医疗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样悠久,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市场来说,不管是医疗的商业化,还是商业化的医疗,都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尤其是在自2018年来堪称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冲击下,摔跤总是难免的。但各位同行大可不必灰心绝望,只要我辈同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办医行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社会办医的初心是什么?我想首先应该是“救死扶伤”、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才是商业价值,绝不能因为追逐商业利益而违背医学的本质,公立医疗如此,社会办医亦是如此

社会办医的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比前一个更难回答一些。就算在改革开放短短40年的时间里,也出现了多次的摇摆甚至反复,致使很多社会办医机构走了弯路,甚至是邪路。在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医疗改革过程中,国家的主管部门试图给出社会办医一个明确且稳定的角色——“公立医疗的有益补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6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的王贺胜就明确提出——“社会办医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大部分社会办医界的同行根据王主任的发言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说明,把“有益补充”简单理解为“有益的补充”,目光都聚焦在了“补充”上面。正因如此,高端医疗和消费医疗这两个方向,在过去若干年中成为社会办医领域的宠儿。这是社会办医领域的重大进步,相对较好地协调了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的关系、平衡了医疗的本质与商业的逻辑。但走到这里还远远不够,如果社会办医仅仅局限在这两个狭窄的细分市场,那么赛道必然会十分拥挤,而行业激烈的内卷必然会导致过度营销、过度医疗等乱象重现。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再次招来“看得见的手”强制干预或者像曾经的“莆田系”那样被消费者抛弃。

那该如何拓展思路?笔者的建议还是继续在“有益补充”上做文章,只不过稍微调整一下视角,把重点从“补充”转移到“有益”上面。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对社会有益、对公立医疗体系有益、对人民群众有益,而重中之重,应该是对医护群体有益。这是因为医生群体是整个医疗行业的灵魂,也是因为中国公立医疗体系的成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中国医生群体的巨大付出和牺牲基础上的。

根据丁香人才《2020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医院平均年度薪酬为18.5万元(数据来自于2019年全国93家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收入),而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按这个数据分析,中国医生的平均工资差不多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明显低于世界主流国家4倍的平均水平。

但中国医生的工作强度之大、时间之长,在全球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位,这样综合看来,中国医生的付出与回报是极不合理的。这也造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灰色收入在医疗领域大行其道,极大的伤害了医疗体系的健康,也伤害了医生群体本身——医生的公信力下降、医患关系紧张,更为极端的恶意伤医事件频发就是非常直观的体现。


因此,国家主管部门近年拿出了雷霆手段,大力清理医疗领域的红包、回扣等乱象。而在镜子的另一面我们却看到,每年中国医学生毕业人数达到几百万,最后从医的却不到3万人,大部分医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其他行业。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不再是单纯的戏谑时,当年轻人都不再想当医生时,我们的医疗行业将迎来真正的危机。

因此,如何在清理乱象的同时,保持医生职业的吸引力,成为摆在行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当前以医保控费为核心目标的新一轮医疗改革大背景下,在财政资金对于医疗领域的投入爆发式增长也几无可能的前提下,不管在政策方面怎么呼吁和推动,在公立医疗体系内通过简单粗暴大幅提升医生薪酬的方式来实现医生收入合理化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俗话说“有问题的地方就有机会”。对于社会办医行业来说,由于自身更加市场化、灵活化的基因,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根据医生创造的价值给予回报,能够从收入角度给医生群体一个出口,有效地协助公立医疗体系解决医生职业回报阳光化、合理化的问题。笔者猜测,这才是国家高层管理者给社会办医留有一线生机、一席之地的根本目的,是赋予社会办医的真正历史使命。

但理想和现实往往都存在差距,当前的现实是——大多社会办医机构都为医生给出了不菲的价码,可结果往往是富了和尚穷了庙。很多社会办医机构,尤其是连锁模式下的医疗机构,往往都会陷入一个怪圈——收入增长永远抵不过成本费用的增长,医生的收入提高了,但股东的回报基本没着落。日子久了,资本也会对社会办医领域望而却步,近期社会办医的融资退潮就是非常直接的表现。

究其根本,其实是在国家层面描绘的医疗事业蓝图中,绝不允许社会办医领域成为资本的游乐场或是获取超额回报的阵地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测,国家在医疗版图中留给社会办医的一角,就是为了给医生群体价值变现的土壤。结合上述要素综合分析——医生自己当老板,类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样以人才为核心、去资本化的组织形态,才是社会办医的理想模式

但毕竟医疗与法律、财务等咨询业务有着巨大的差异,医生执业对于环境、设备设施、支撑体系等外部条件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很难做到拎着公文包就开工。所以截至2021年全国累积注册的模仿律师、会计师合伙制模式的两千多家医生集团,大多已偃旗息鼓或有名无实,其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基本都走上了自建实体医疗机构的道路。但越是大型的医生集团,其自建医疗机构的规模必然较大,那就必然对于资金产生较大的需求,医生团队根本无法自筹解决,则势必会求助于其他商业化资本,这又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初心相悖,从而陷入到一个令人绝望的怪圈无法自拔。

谈到这里,结论基本呼之欲出了——

在中国的医疗事业蓝图中,医生主导、小型化、低资本化才是社会办医的最终出路;
夫妻档、父子兵、兄弟伙模式的小型诊所,才是未来社会办医领域的主流形态

行文至此,笔者已经对方向性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具体操作起来,也会遇到新的挑战:

首先,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除了中医等个别学科,大部分专科医生开展业务,于场地环境、仪器设备,支持体系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条件小型诊所是很难自行解决的,即便可以解决,在投入产出上也是非常不经济的;

其次,大部分在公立医疗体系成长起来的医生,哪怕是有着丰富管理经历,也非常缺乏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一旦脱离公立体系单飞,势必会面临较大的商业风险;

最后,同时应对工商、税务、环保、卫健等众多监管部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行政后勤等日常琐事,势必会牵扯创业医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也偏离了医生创业的初衷。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上述难题必将通过社会化、专业分工协作予以解决。这就意味着,面向医疗机构、尤其是中小型诊所的第三方服务行业,也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近年来,笔者带领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Medical Mall2.0(医疗创业孵化器)模式,作为一种复合型第三方服务平台,为医生办医赋能,陪伴他们一同成长,孵化越来越多的医生企业家。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光合健康荟项目,是Medical Mall2.0(医疗创业孵化器)模式下的首个产品。团队通过对医疗建筑及医疗运营方面经验的梳理及总结,对项目的空间动线、结构荷载、通风消防、给排水、后勤运输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房屋条件满足医疗要求和品质要求,医生入驻后无需进行复杂空间改造即可达到开业条件。

此外,光合健康荟还提供从装修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到医生多点执业手续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理等服务,为医生提供“拎包入驻、诊疗无忧”的全方位配置和服务,大幅减少医生创业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首层大厅


比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许可审批,一般的医疗机构自己办证可能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而光合健康荟证件办理体系成熟,可大幅缩短流程审批时间,节省了医疗机构的时间成本。光合健康荟试营业以来,项目运营团队已为进驻的多家机构成功办理了执业许可证,更是成功为一家康复机构办理了北京首个第三方康复中心牌照。


候诊区


正式入驻后,这些小型诊所可以使用项目提供的医技共享平台——包括信息化平台(自主开发的HIS、LIS、PACS、CRM等系统)、医学影像设备(进口GE品牌B超、CT、DR、MRI设备)、检验设备(罗氏生化免疫分析仪等)、共享药房、共享会议办公空间等,大幅削减开业初期在空间、软硬件上的投入,降低开业门槛。此外,项目还提供医疗污水处理、医废转运对接、服装送洗等医疗后勤保障服务,上述各项成本降幅可达30%-80%。

光合健康荟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项目周边汇集两大商圈(四季青商圈、万柳商圈)、三大购物中心和众多高端社区,为入驻医疗机构的市场化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同时,光合健康荟自营的光合佳年体检中心最高日接待量可达400人,通过与周边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达成体检业务合作,将为光合健康荟项目导入大量健康意识较强、支付能力较高的中高端客群,通过体检筛查、检查报告解读、检后健康管理等手段,为入驻诊所精准导流客户。

体检接待中心


目前,光合健康荟的入驻率已超过85%,除中医、口腔、医美等消费医疗业态之外,还吸引了心肺康复、消化内镜、儿童生长发育、神经内科等特色专科诊所。各机构通过专业互补、客户互补、资源互补,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生态共享闭环,从而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

医疗是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的核心支柱,而医生是医疗体系的灵魂。关爱医生,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希望全社会各界能够一起携手,共同努力,让医生成为全社会最有尊严感、成就感、满足感的一个群体,从而让他们能够每一天都充满力量,呵护我们每一个人。


作者及机构信息

燕 山

首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拥有丰富的不动产开发与运营经验,工作经历涵盖高端住宅、科技园区、文创园区、康养地产、商业地产等多种业态,并牵头开拓了首创大健康业务,成功打造出光合健康荟产品线。



光合”: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代表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命的欣欣向荣,象征积极、阳光、生命力、活力。”字既表示草木繁盛,也表示大健康产业聚集之意。

光合健康荟以绿色作为logo颜色,创建健康产业生态多维资源平台,向大众传递自然、健康与爱。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燕山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发表评论

诊锁界Copyright ©诊锁界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5361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商务合作:天市 198 6770 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