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疫情三年: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

“我觉得精神心理这个科室很有意思,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每治疗一个患者,就像读了一个故事。”
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今年3月,中科院院士陆林在抖音与中国科协联合出品的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关于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的推测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他给出了一份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陆林在表示“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01走进精神心理门诊,将病例写成故事书


“我觉得精神心理这个科室很有意思,并不像大
家想象的那样,每治疗一个患者,就像读了一个故事。”咸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区的住院医师唐书钰说。

唐书钰医生是1992年出生,今年是在精神心理科的第6年,通过这几年和患者们的接触,唐书钰发现精神心理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向,因为科室的特殊性,精神科医生需要聆听和挖掘每一个患者背后的故事,才能找到他们的致病因素。

我们的病例要求是要写的像一本书一样,你即便没有见过这人,但是看了她的病例,你就能知道这个人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正在经历什么,像一个故事一样。”唐医生说。
不同于普通的内外科,通过仪器与医生的检查就能确定病因,精神心理科往往需要医生的深入沟通与层层评估,才能够进行诊治。而他们最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就是“医生你怎么证明我有病?”面对患者这样的提问,唐医生说首先不能回避,一定要用专业但是易懂的知识正面回答患者,只有他相信你,信任你,才更利于后面的治疗顺利开展。
我们平时不仅需要和患者沟通,还需要与家属沟通,因为大部分的精神心理问题都与家庭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这也是我们寻找致病因素的重要一环,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家属的配合也很重要。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看到康复的希望,让他们更够放心的把自己交给我们。唐医生告诉记者。
在精神心理科,只有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常常会被患者问到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所以业余需要在哲学、文学等方面持续填充,只有医生的知识充实了,在面对患者的各种问题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



据官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患者人数已达2.4亿。而其中仅有3.6%的患者获得了专业精神卫生医生的治疗,得到充分治疗的更是仅有0.5%。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和持续,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加剧了冲击,民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凸显。


02帮助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精神科医生缺口极大
 
精神科医生常常走入患者的内心,所以对于患者的痛苦更能感同身受。

三年前,唐书钰医生接诊了一个正在读大二的女生,女孩突然发现自己的关节有问题,不能行走,但是父母带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一切正常,最后确诊是精神心理疾病导致的肢体认知障碍。唐医生经常和女孩聊天,鼓励女孩遵照医嘱,坚持治疗,虽然中间停学过,但是随着疾病的逐渐康复,现在女孩考上了硕士回归正常生活。
帮助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是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也会面临一些危险。患者们的心理疾病会让他们在情绪、肢体上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是焦虑、暴躁类型的,就可能出现一些过激行为,伤害到身边的其他人,而医生就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唐医生说:“去年我还被一个男患者踹过,吐过口水,所以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会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的评估,保障医护的安全,后背是不能留给患者的。”
唐医生表示,现在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很紧缺,因为环境以及压力等等,患者却在逐年递增,这也让她感到身上的重任。对她来说,这6年的从医经历,也是自修的过程,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从患者的故事中汲取生活经验。

03市场爆发前夜,精神心理赛道屡获融资


2021年10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共2.46亿人患抑郁症,3.74亿人患焦虑症。

在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看来,疫情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直观。疫情期间,作为医生,陆林在自己的医疗门诊接诊了大量青少年。他们因为疫情隔离在家,因为沉迷游戏,生物节律颠倒,等到疫情结束,他们变得情绪低落、害怕见人、不愿意出门,因此无法正常地回到学校上课。

“抑郁障碍在中国的发病率是7%左右,在欧美国家超过10%。”陆林介绍,“焦虑障碍的发病率7%左右,在很多国家达到15%。”此外,成人中有20%到30%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成为疾病、需要到医院治疗的,有15%左右。”

我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也不均衡。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其中,抑郁和焦虑症发病率最高,发病率达7%以上,是精神科门诊中占比最大的病种。近年来,精神和心理疾病发病率一直在攀升。

近两年,不少医疗服务企业开始从最早的蛰伏状态进入大众和医疗同行视野,不少咨询工作室、互联网心理平台正在尝试线下心理门诊或睡眠门诊,好心情、Flow、昭阳医生、壹点灵、小懂健康等有关精神心理医疗服务企业均获得各大产业基金的投资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和潜在群体大,因此对精神或心理疾病的诊疗需求不小,但另一方面,精神或心理疾病诊疗的需求尽管大,但是并不像其他病症一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标准,而且作为长期慢性病,整体业务空间很大,受制于人才供给和床位数量限制,想要快速扩张还是有一定难度。

本文资料引用来源:
1、中科院院士:疫情三年,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
2、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贾凡,「90后医生」精神科医生说病例就像故事书一样,在治疗患者也在自修
3、创投日报,陈梦婕,“精神病医院第一股”拟回A股,老股东德福基金大笔退出,精神心理赛道再受关注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2022第四届诊博会精华议题速览  /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博会主页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