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2024中国医药健康行业9大趋势:银发健康消费、医保深改革、医疗投融资……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imageurl="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Dm5HAQPyZDvpeeWmIjsT7PdQFtd6b4UcF0aPibdib744WxgHiaHibDbQGdeLjQNsIOELPpiazwKPwO06CsHS4SCne4g/640?wx_fmt=gif&from=appmsg"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href="">

2024年医疗健康行业将持续存量竞争,增量博弈的态势,并将重塑更为理性的基本面和价值体系。
来源:罗兰贝格/伴飞孵化
编辑:南河

封面来源:pixabay



作为新冠全面恢复后的第一年,2023年的医疗健康行业显示了较大的周期性与波动性。“提质、保供、控费、纠偏”——立足眼下,放眼未来,2024年医疗健康行业将持续存量竞争,增量博弈的态势,并将重塑更为理性的基本面和价值体系。
人口老龄化达到拐点
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疗需求
呈上升多元趋势2022 年全国人口减少 85 万人,61 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 14.9%。

随着人口老龄化达到拐点,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疗需求不断上升,不均衡的人口分布要求医疗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更合理的分配。同时,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保持上升趋势,疾病的类型也呈现年轻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这不仅挑战了现有的医疗体系,也对诊断率、治疗率以及全病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多元化的医疗需求时代,不仅要求我们改进和增强现有的医疗服务,还需要在政策和资源分配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挑战。
医疗反腐在全产业链铺开
关键少数、关键岗位成为严控重点


医药领域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权益,加强医药领域反腐败工作是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下,为期一年的反腐运动在 2023 年 7 至 8 月份达到了高峰期,并逐步在整个产业链中铺开,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治理模式。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包括药品生产、分销、医疗器械供应等所有环节都将受到严格监控,以确保整个行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种模式特别强调对“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的严格控制,将这些领域作为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决策层和关键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如医院管理层、药品采购负责人等,成为了监管的重点对象。未来,医疗行业反腐工作预计将继续维持高压态势,不仅仅是一次性或短期的行动,而是转变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方式,以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药械带量采购趋于常态与温和
综合平衡成本与质量、供应稳定与结构优化2023 年 3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 2023 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到 2023 年底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 450 种,进一步向 2025 年达到500 种的目标前进;同时,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
2023 年内完成第八批、第九批药品集采,第三批、第四批耗材国采,持续推进规则完善,在保障市场供应同时兼顾中选企业利益,不断完成“查漏补缺”。未来药械带量采购必然按照既定节奏持续扩面提质,实现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不断优化招标规则设计,同时规范企业投标行为,加强采购量的执行,实现招采精细化管理。


医保支付端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效率提升多项尝试
全国医保结存率自 2012 年起持续下降,抗击新冠疫情、老龄化加剧等因素都使医保面临巨大压力,催生医保支付端改革不断加码和创新。

2023 年 2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截止 8 月,全国已有超 14 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门诊统筹报销。门诊统筹有利于增强医保共济功能,完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保障,合理化医保基金使用。门诊统筹向零售药店延伸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未来医保支付端改革将以盘活使用效率、优化保障格局为主旨,进一步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医保基金始终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大前提,对于符合人民需求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加强支付支持,从而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2023 年各地医保局陆续出台了对创新产品的医保支付支持政策,比如北京的 DHS-DRG 除外支付、湖北的单独支付、上海的多元支付机制等,预计将对创新药在临床终端的销售放量产生积极影响。


医疗企业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业务聚焦和卓越运营将成为主旋律

新冠之后,大部分医药板块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且利润率承压,对于现金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在供应链稳定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核心要求下,业务聚焦和卓越运营成了所有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部分制药与器械企业都开始对非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剥离,以希望母子公司都能在各自细分赛道里,获得进一步成长和资本市场认可。未来,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竞争加剧,航母级企业的规模效应将有所式微,而不断瘦身转型及补强,形成赛道王者的打法将成为常态。在诊疗复苏下各赛道的恢复情况呈现分化,创新驱动、消费驱动的健康子行业实现稳增长,各细分领域进入经营效率改善的周期,盈利性亦成为未来发展重要的关注点。

创新驱动,国产替代全面加速
产业链上下游均受益于结构化转型2023 年以来,药审改革加速深入,药监局药审中心(CDE)针对创新药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对创新药明确审评审批提速,同时规范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标准,提升药企创新质量,摈斥同质化竞争和低效创新。
2023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其中创新药成功入选 23 个,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较高、平均降幅低于预期。在续约方面,政策也给予了稳价预期,70% 的创新药实现原价续约,从支付角度为国产创新药保障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器械板块,国产创新和替代也从低值耗材向高值耗材、设备等高端产品突破。国家以创新为导向,颁布多项文件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国内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创新器械上市数量快速提升。国内企业正逐步在各类医疗器械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在医学影像、电生理、外科 / 心血管耗材、诊断仪器等创新型器械赛道,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国产创新和替代浪潮。医疗出海的大趋势下,跨境产业链布局
海外市场准入、组织能力转型成为关键
药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中国创新药 License-out 交易接近 40 起,交易规模接近 300 亿美元,二者均达到 2020 年以来的最高峰。肿瘤、免疫以及相关慢病领域的小分子、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仍然是交易热门。中国领先药企逐步建立对海外市场的认知,并完善市场准入能力,同时逐步增强与全球领先药企的合作;从地域上看,从传统的欧美发达市场向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市场“下沉”的步伐也已迈开,未来几年将是中国药企国际化加速的核心阶段。器械板块,过去十年以来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在大部分细分领域推进甚至完成国产替代,叠加新冠疫情因素,出海已经成为领先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发力重点和增长引擎。2023年上半年受新冠相关需求回落影响,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规模萎缩至约 1600 亿元人民币,但排除新冠影响,我们观察到领先国产械企仍在不断加码。2022 年,68 家医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 916亿元,占这些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 28%,其 18 家海外业务占比达到营收的 5 成以上。随着出海继续深化,中国械企需要建立精准明晰的市场定位和出海目标,因地因时制定发展模式,并从研发、准入、营销等方面构建强大的能力支撑体系。
院外市场与消费健康大放异彩药械企业加速探索步伐伴随着带量采购、医保谈判、DRG/DIP 等政策的纵深推进,处方外流提速,原有的产业链条和业务模式被重塑,院外市场逐渐成为新的阵地。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后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健康意识和医疗保健需求也拉动了消费健康品类的快速增长。在院内营收和利润双双面临挑战的新形势下,广袤的院外市场受到了药械企业们前所未有的重视。院内市场相对集中,而院外市场分散、多元、多变,需要企业拿出一套全新且又高效的市场打法。首先,充分发挥现有品类的基础和优势,结合院外的目标人群、场景、需求、偏好等,延伸出更加适合院外市场的产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肠胃药品牌试水益生菌保健食品、专业医疗器械企业涉足家用医疗器械等都是经典例子。第二,制定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打造、传播和运营。不同于院内市场医生占据主要话语权,院外市场和消费健康品类以消费者为中心,成功抢占消费者心智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第三,采用数字化营销模式,主动、精准、高效地触达消费者,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洞察用户的画像和需求,做好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第四,合作生态圈内各类型行业伙伴,包括零售药店、互联网医院、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搭建完整的市场通路,畅通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探索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医疗投融资仍处于相对低位
投并购市场集中于技术驱动赛道,估值趋于理性全球融资成本上升,政策收紧,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及产业恢复前景存在不确定性,都导致了对于医疗方面的投融资处于相对低位,融资总额持续走低,小额融资数量增加,市场态度保持谨慎。预期大面积起底回暖仍有待时日。即便如此,资金频繁和集中的关注点仍在于:第一,前沿技术驱动的细分赛道,如自免、核药、细胞基因技术、创新器械等;第二,在先进制造和已具备商业化能力的成熟单体,如研发制造外包、生物医药服务商,及慢病消费类医疗赛道布局;第三,全面赋能产业链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等技术方案。这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和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已成为国内创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并且在之后的配套政策,设施,产业链对接和市场准入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以形成产业集群为重要依托。 / END /// 本文来源:罗兰贝格/伴飞孵化// 图片来源:pixabay/pexels❖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更多运营干货欢迎关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