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生育率走低,民营妇儿医疗行业未来走向几何?


编者按:育龄妇女规模的减少进一步加剧儿童整体数量的下降趋势,在此大背景下妇儿医疗领域行业未来走向几何?

本文来源:亲子商业志

作者:武静静





1

前   言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群的崛起及二三线城市的崛起,中国女性及家庭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优质的中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强。


受到育龄妇女的规模的影响,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2011年之后一直是下降状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00后个年龄段的平均人数已经下降至600-700万人,与90后的800-100万人数量有明显差距,“90后女性”有9025万人,比“80后女性”少1914万,00后女性”为7399万人,比“90后女性”数量下降1626万。适龄人数的减少会进一步加剧儿童整体数量的下降趋势。


在此背景下,妇儿医疗行业未来走向几何?怎样稳中求变?下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该行业进行概览式分析。



2

行业背景



1.人口背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人口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5年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也没有明显改变这一现象,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建国以来以来最低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联合国的中方案预测,到2029年,我国女性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6.99亿,之后会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适育年龄女性约1.56亿人,到2030年中国适育年龄女性将会降至1.1亿人


在人口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我国的家庭模式基本是以“421”(一对夫妻,四位老人,一个孩子)家庭模式为主,“422”在逐步增多。至2021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都将比较稳定,而随着我国消费升级不断往二到五线城市下沉,妇儿医疗市场仍是一个长期看涨的市场


2.消费背景


妇幼儿童的医疗服务另一典型特征是女性决策的影响,在中国家庭中,很大程度上在怀孕、育儿方面以女性决策为主,是典型的“妈妈主导”型消费。


一方面,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新生代父母在选择妇幼医院时更注重服务的质量以及人性化体验,公立医院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相应需求,非公医疗趁势崛起,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服务与产品结合,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满足了多元化用户需求。


在儿童医疗方面,新一代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后代养育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倾向于选择精细化的养育方式,注重质量,相对应的就是对于儿童类的服务质量整体提升。这在儿科医疗领域尤为明显,家长更愿意去选择优质的儿童医疗机构。




3

政策分析



国家对互联网线上医疗的发展采取一贯收紧风格。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允许鼓励医疗机构依托于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诊疗科目范围内提供远程门诊等服务;明确第三方可办互联网医院;同时明确:绝对禁止在互联网上进行初诊。


与此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孕产相关的医疗的发展,2018年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降低产妇因不能耐受分娩疼痛而行剖宫产分娩的比例。通知还要求,2018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


总体而言,相关政策的出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动态特征:


 不断支持非公医疗的发展,鼓励引进社会人士和民营企业参与兴建妇幼、儿童医疗机构;

◆ 加大力度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改善医疗环境;

◆ 全方面普及基础医疗知识与妇产相关技术的全面施展;

◆ 认可互联网发展对医疗行业发展的助力,坚决杜绝线上初诊


相关政策一览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内设的三个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内设机构——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均已被撤销,转而变成新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此外,老龄健康司、职业健康司、保健局为新设内设机构




4

市场现状



▲产业链图谱


1. 上游:儿童“缺医少药”现状明显


母婴儿童是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在药品上需要针对性使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本来就要大于普通成年人,剂量也需要适宜把控。


我国医学界对儿童年龄的定义介于 0-14 岁,狭义的儿童用药指说明书中仅针对儿童使用的药品,广义的儿童用药指成人和儿童都能使用的药品。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已经对多个药品的儿童使用重新作了修订。


民生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测算,我国儿童大健康产品市场规模或达2000多亿元。当前,我国儿童用药儿童用药对剂型、口味、运输、储存等都要求比较高,厂家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进行儿童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存在专用药品少、适用的剂型少、适应的规格少、生产厂家少的局面。


市场痛点明显,但良好的前景也加速了大型企业的入局速度,近期,王老吉药业正加快推进在儿童药和食品领域的布局,正结合三公仔“儿童药大战略”,整合旗下名优儿童药品种,全面进军儿童药市场。



2. 中游


○ 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迅速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端的普及极大的推动了妇幼健康产业效率的提升,整体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从2012年的萌芽,2015年的蓬勃发展,目前进入一轮整合期。



目前妇儿线上平台中主要包含妈咪知道,阳光妇儿,崔玉涛育学园,安心医生等垂直平台,以及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微医等综合平台,其中的专区部分会提供有相应的母婴妇儿服务。其主要方式是提供资讯&知识、在线咨询、在线社区、细分工具和智能硬件,提供用户服务。


垂直平台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用户积淀会逐步将线上的用户向线下引流,但区别于由于线上的无边界形态覆盖,线下诊所的路径比较艰难的,基本上以社区概念为主。


○ 医疗SaaS尚需时机


 医疗SaaS作为一种标准化产品,从技术和业务两个层面为医疗机构进行了深度赋能,产品模式包括针对患者获客导流、医院患者信息互通、支付金融通道、品牌运营推广等。



目前的医疗SaaS和其面对的B端和C端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包括:民营医院尤其是妇产、儿童医院及连锁机构由于体量有限以及高昂的获客成本,数据化、标准化运营水平不高;B端和C端之间的信息共融性极度缺乏等方面。


3. 下游:非公妇幼医疗机构发展迅速


非公妇幼医院主要包含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和诊所三大主体。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数据》,民营医院数量达到,超过公立医院,妇产医院达到690家,且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妇儿诊所有5676家,儿科诊所则有6427家,占比分别为3.9%和4.4%


中国妇产医疗服务市场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妇产医疗保健目前仍然是被高壁垒和强技术性的诊疗机构所占据,民营领军企业包括美中宜和、和睦家、和美医疗、新世纪医疗等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主要依赖高端和定制化的依赖服务实现在消费上的区分化发展来获取用户但资源问题仍旧是一大难题。


目前儿科连锁诊所也在快速发展,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充足的中心城市出现规模较大的儿科连锁医疗机构频次较高,主要位于北上广深这些一二线城市。根据《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68家公立儿童医院,49家非公立儿童医院。


截至2018年3月,我国新型儿科诊所品牌数量约为150家,70%为近三年成立;儿科诊所构成方面,其中综合诊所占总数量约65%,其次儿童口腔诊所和儿童中医诊所分别占比12%左右;大约18%的品牌开始发展连锁(直营2家以上),65%的连锁品牌处于初级阶段(2~5家),只有少数几个品牌因创立较早,有超过10家诊所的规模。


 数据来源:青籽研究院


妇儿医疗机构对高端群体来说,究竟有着怎样的吸引力?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中高端妇儿医疗机构提供的产科服务要优于公立医院,在于其能提供良好舒适的生产环境,如五星级酒店式的单人客房及以患者为中心的VIP配套服务;每次分娩的费用在2万~7万元间不等,而公立妇儿医院则在1万~2万元之间。


但目前,孕婴童非公医疗主要面临的难点是医疗人才的缺乏,《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多达86042名,而且预计未来几年内这个数字还将上涨,截至2018年底全国的儿童专科医院达到228所,比2016年末增加了19所,300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有50%的地级市都有了儿童专科医院,还有20所儿童专科医院在建。


据《2017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每千人口对应的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31人,而每千名儿童的医师配比却仅为0.55人,约为总体水平的四分之一。整体上而言,中国的儿科诊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仍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育部前不久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从本科专业建设方向来看,今后国家将集中各方优势资源,推动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向着儿科、养老护理等新兴产业发展。


十大非公妇幼医疗企业盘点


5.产康行业逐步发展整合


目前,新一代父母对孕产女性的产后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带动了月子中心、产后修复、婴幼儿护理细分产业的蓬勃发展。


和睦家和宝宝树8月31日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产后康复服务白皮书》的公开数据显示,14%的女性会寻求月子专业服务,且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对月子中心的接受程度越高; 按照1700万新生儿的基数来预估,每年大约有240万家庭的需求量。未来产后康复行业和市场或迎来爆发。在价格方面,根据不同专业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程度,83%的人愿意选择5-10万的价格。一线城市中22%的被调研女性可以接受10万以上的月子中心费用。



据中国月子会所行业联盟理事长徐宁介绍,全国现有月子机构仅4000多家,专业的产后恢复机构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的产后护理产品呈现出逻辑不清的总体特征:或项目杂而界限不清,或业务线单一而盈利羸弱;关注到用户核心需求,但是产品的供给匹配却没有跟上。


 6.竞争加剧,投资回报周期偏长


红杉中国合伙人陆勤超曾表示,所有人都在找下一个能被市场化验证的医疗科室,而儿科是非常不错的切入口


道彤资本创始合伙人孙琦则认为,未来妇幼医疗领域的机会可能依然在“头部用户”,这部分用户对生育政策、消费市场的外部环境变化不那么敏感


与口腔、眼科这类专科医疗机构相比,妇儿类医院的扩展速度要慢很多。存在投资回报周期长,短期内无法高速扩张、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


由于妇儿医院的高投资、长回报期,单纯的财务投资机构一般存续期不够长,自然在这方面的涉猎不会特别多,也相应会对投资标的更挑剔。


上市公司布局妇产儿医院,大多出于战略的转型(地产公司或传统行业转型),也有可能出于战略的规划和布局(医药公司等)。尽管妇儿医院一直被炒得火热,但由于市场上大多数妇儿医院仍为莆系,可选择的收购标的并非如想象中多,多数公司集团选择了自建。


对上市公司而言,收购医院存在着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即便收购成功也可能因为资本无法等待医疗漫长的收割期或者不懂得医院的经营管理而再次转手出让。


相比收购,自建为多数上市公司进入妇儿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自建的投资成本最高(多数维持在一亿元左右)、盈利周期最长,投资回报期可长达 6-7 年。根据行业规律,经营情况较好的妇儿医院真正开始产生利润的时间,从投建至盈利,至少需要约3-5 年


青籽研究院调研发现,自建妇儿医院多数定位为中高端,试图与公立医院展开错位竞争,城市选择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其次是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数量相对不多。


有投资人士反思:民营医疗生存的关键是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但是在大多数地区,随着公立医院水平的提升,特别是特需医疗的壮大,民营医疗在妇儿医疗服务等体验上的差异化竞争已然成为“伪命题”





5

行业展望



1.基层医疗发展


未来几年,医疗资源的下沉是必然之势,医院门诊服务将大比例向基层转移,社区医院会逐步更加完善,这也是民营儿科连锁诊所在此形势下会逐步兴起,不排除接纳部分萎缩的公立医院儿科业务的可能,在人才资源、管理上占优势会取得明显的先发优势。


2.妇幼医院与儿童医疗机构逐步协同整合


妇幼医疗机构会在立足自身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用户生命周期,大型机构会不断进行收购整合,形成一体化联动的商业运作,品牌效应会大大加强,后来者进入将难上加难。


3.家庭健康管理


在家庭整体的医疗健康事务中,“妈妈”会日渐发挥重要的“掌门人”地位,家庭医生的模式会成为主流,但是这不仅需要再底层做好消费者信息化管理建设,还需要充足的医生来提供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会成为许多家庭的新选择。


4.新技术加持提质升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基层医疗进行广泛赋能,目前尤其应用在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场景中,个性化的诊疗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固化下来,互联网+医疗+AI技术、以患者和医生为双重中心、立足于医生IP与精益管理的新型儿童健康管理、全科或专科医疗品牌将大行其道。


5. 布局消费医疗高增长品类完善产业链


在巨大市场和较高利润吸引下,民营妇儿医院纷纷布局医美,并涉足辅助生殖领域。业内人士认为,亲子家庭成员在夫妻备孕、怀孕、女性产后恢复、妊娠斑、妇科、儿科、齿科等方面需求,民营妇儿医院布局上下游将成为趋势。


例如,美中宜和开始发力以试管婴儿为主的上游生殖领域和下游产后、妇科、儿科、医疗美容领域,旨在实现业务延伸及业务板块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为妇女、儿童直至家庭其他成员打造出一个从出生到后续儿科服务直到衰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相关报道





//来源:亲子商业志  作者:武静静

//编辑:玉衡(Ju_724)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中国新型诊所会员社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