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台湾防疫表现亮眼,基层诊所功不可没!医生道出诊所第一线关键任务



自去年年底新冠肺炎传播以来,全球多地宣布封城防疫。截至2020年3月18日12时,全球我国以外地区已确诊超11万例,死亡4675例,疫情严峻程度远超SARS,成为全球大流行性疾病。


虽台湾当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抗疫措施为人诟病,单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台湾防疫工作表现亮眼,截至3月19日,台湾累计确诊108例(78例境外输入),基层诊所在本次疫情防控上功不可没,在病人隔离、疫病调查、民众卫教、口罩管理、物资调度等部署上超前。

来源:风传媒

作者:洪德仁





01

吸取SARS教训,诊所投入防疫



基层诊所在这次台湾防疫工作扮演了重要的一环,在2003年SARS疫情时,诊所遇到发烧的病人,就直接建议到大医院就医,但病人在自行移动的过程,计程车、医院急诊部在不知情之下受到感染,造成部分医院急诊部的封院及社区疫情的扩散。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20%不发烧的特性,大约85%罹病者是轻症或没有症状,常常会因为轻微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在诊所就医,诊所也成为这次防疫的重要决战点。


我们记取SARS的教训,在2020年1月8日开始,各地医师公会和全国联合会积极和疾病管制署、各地县市政府卫生局、医院沟通协调,争取防疫战备物资的配发,规划诊所因应处置原则,向全国诊所医师进行教育训练,随着疫情的进展,这个处置原则已经更版到第六版,以求完备。



02

诊所何以承担防疫重任第一关?



就诊前:

虽然大多数诊所空间较为狭小,但是诊所都会做好病人的动线管制和分流,大多会在病人及家属进入诊所时,马上酒精手部消毒、量体温、确定戴口罩、询问TOCC(旅游史、职业、接触史、群聚状况),然后才会挂号,同时藉由健保署VPN查询病人的旅游及接触史资料,医师才会看诊。


接诊中:

我在看诊时,也会提高警觉,不经意的再次询问TOCC,有时候病人告诉我没有经过中港澳,但是VPN显示出某一天从香港入境,请教后得知,原来是从日内瓦到香港转机回台湾,旅客常常忽略转机,对于出发点印象深刻,不是刻意要隐瞒,但是总是要处处小心。


对于发烧、呼吸道感染症状、肺炎及危险地区返国的民众,诊所医师都会提高警觉,思考是不是这个疫病,要不要和1922或卫生局防疫专线联络;防疫专线防疫人员会和医师讨论,提供适当的建议,也留下病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络地址、电话。


疑似病例转诊:

对于通报病例的个案,医师会做电子转诊给医院急诊部,并且和医院电话连络告知即将转介特殊旅游史的病人,医师也会印出电子转诊单交付给病人,如果病情稳定,可以自行行动,医师会请病人再次酒精洗手、戴好口罩,提醒不要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前往医院就医。


病情严重病患,卫生局会连络救护车载送前往医院。由于诊所和医院密切的联系,转诊过程当中可以确保避免病毒的扩散,医院也会把处置的状况回复给诊所,共同持续地提供妥切的医疗服务。


卫生局得到通报,可以进行后续的疫情调查和追踪,避免发生SARS疫情时,病人疫情追踪的断线。


各级学校2月25日开学,学生进入校园多数配戴口罩


▎ 疫情期日常防疫:

诊所会在诊间定时以稀释消毒水擦拭,包括:候诊椅、挂号柜台、门把、厕所马桶、扶手、坐垫、马桶盖等,都是清洁的重点。工作同仁也会着穿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手术帽、护目罩、医疗口罩或N95口罩、隔离衣、手套,避免诊所内的感染。


▎ 疫情对诊所医师的考验

案例19)白牌司机没有大陆旅游史,也无接触史,幸而诊所医师提高警觉,转诊到大医院,进驻负压隔离病房,不幸病重过世,事后诊所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卫生局认为该诊所依程序处理,特别发文感谢协助防疫。这显示出,诊所医师的防疫警觉心,避免病人四处求医,病情恶化,更会造成疫病的扩散。


因此,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诊所的医疗团队都是尽心做好防疫工作,期待全国民众一方面做好个人卫生清洁,一方面若有症状时,赶快就医,若是病情未改善或是抗生素治疗后持续发烧三天,应该要回到原来的诊所,请医师评估是否需要转介和通报,而不是一直更换就医的院所,也是这次防疫重要的关键。


结语:

近期诊锁界观察全球防疫案例发现,无论是国内的香港、台湾,还是“佛系”新加坡,虽在2003年SARS疫情中深受冲击,但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在此17年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诊锁界认为,基层医疗和公卫服务,尤其是作为医疗体系最小单元的诊所,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预防、早筛、引导教育作用。


从诊所的发展形态、分布密度和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来看,我国内地基础医疗形态大致与10余年前的台湾、新加坡相当。诊锁界预计,以2019年的诊所改革元年为起点,假以时日,国内部分区域诊所将在2030年左右赶超以上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真正在极大程度上为国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础医疗保健服务。

我辈诊所人,任重道远!


作者介绍|洪德仁


作者为中国台湾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1973年毕业于台北医学院医学系,并在2003年台北艺术大学艺术管理研究所,1986年在家乡担任社区医师,这是他从小生涯的理想。现在台湾面对快速的高龄化,如何建构社区在地化的健康照护体系,以生命价值的感动,让弱势族群能够得到在地温暖的关怀,加上公民社会政策、工具应用及永续发展,是他认为还要继续努力的重要议题。




相关报道





//来源:风传媒 作者:洪德仁

//编辑:太白(lzxx12580)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中国新型诊所会员社群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