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上海未来10年医疗规划出炉:鼓励支持社会办中医连锁化发展!鼓励发展各类特色诊所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imageurl="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Dm5HAQPyZDvpeeWmIjsT7PdQFtd6b4UcF0aPibdib744WxgHiaHibDbQGdeLjQNsIOELPpiazwKPwO06CsHS4SCne4g/640?wx_fmt=gif&from=appmsg"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鼓励发展高水平社会办医,支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来源:上海卫健委官网
封面来源:上海卫健委官网
编辑:南河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社会办医诊所领域提出了以下引导:1、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诊所、门诊部及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参与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诊所、门诊部及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参与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3、区级层面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护理院,社区层面加强社区护理中心和护理站建设;支持康复医院和社会办康复医院发展。4、发展高水平社会办医:依托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推进设施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5、深入专科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办医品牌;以“名医、名术”为核心,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和特色诊所。6、发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拓展医疗机构服务空间。推动市级医疗机构、区域性医疗中心发展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7、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开展对所在区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业务支持与指导。除区域性医疗中心外,其他区级综合医院向康复医院、护理院转型。8、健全转诊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强化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和梯度就医模式。9、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
10、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底座建设。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门诊预约系统、诊后随访系统,加快智能康复护理设备应用,开展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全文包括规划提出的背景、依据、目标愿景、发展策略、公共卫生设施、医院和专科医疗设施、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等。诊锁界节选如下:
 主要指标
《规划》围绕公共卫生安全之城、优质健康服务共享之城、医学科技创新策源之城三个愿景维度,设定了17项指标。具体包括:
至2035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哨点诊室)比例均达到100%,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0分钟以内。至203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7.5张,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达0.78张。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9%左右。至2035年,国家医学中心数量不少于12个,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少于8个,国家战略承载区内“产医融合”园区数量达到3个。
表1 来源于上海市卫健委官网



发展策略
(1)明确机构发展定位1.市级机构:上海瞄准国际一流,提升医疗水平。市级医院聚焦疑难杂症、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打造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群,强化诊疗、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临床研究,提升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合理布局市级医院主院区,严控床位总量,引导床位向新城、郊区转移。市级公共卫生机构瞄准全球发展方向,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发挥技术引领和影响力。2.区级机构:发挥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中枢”作用,做强对区域居民服务和对基层机构支持的功能。以区级综合医院为主要构成的区域性医疗中心,科室设置齐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常见病专科门诊、急诊、重症医疗、手术和住院服务。3.基层机构:夯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功能,就近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鉴别诊断和分诊、转诊服务能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按每5-10万人口均衡布局,并通过下设村卫生室与服务站,提升服务可及性。鼓励符合条件的诊所、门诊部及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参与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促进体系整合协同1.上下联动:加强上下级机构协作,提高体系效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健全转诊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家庭医生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和梯度就医模式。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统一管理机制。市级医院指导专科对口,收治疑难杂症患者。加强市、区疾控联动,统一调度人员、设备等。2.医防融合:完善社区发热门诊和传染病报告制度,提升预警和救治能力。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业务指导。3.中西医结合:提升各级各类机构中医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建立以市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其他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康复医院及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支持有条件的其他专科医院设置中医科室。市级中医医院应当建设中医医疗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区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提升社区中医诊疗水平。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服务设施,支持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设施(1)单位内设医疗机构单位内部的卫生所、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内设医疗机构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职工健康管理工作。
(2)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设施面向多层次社区服务需求,提供相应医疗卫生服务。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诊所纳入可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疗机构范围。


卫生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卫生健康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
(1)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基座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接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需求,打造“1云+1网+1链+1认证”的立体式行业数字化基座,赋能智慧健康创新应用场景,筑牢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底层基石。
打通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平台认证体系,确保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实现快速登录、便捷认证的应用需求,持续赋能线上线下医疗业务融合优化、无缝衔接。
(2)基层医疗卫生数字化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底座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治理智慧化,加强社区与上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互通共享,推进电子处方流转和信息调阅。鼓励应用信息新技术,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健康管理系统、门诊预约系统、诊后随访系统,加快智能康复护理设备应用,开展互联网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医疗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全科医生辅助诊疗平台和远程会诊网络系统进社区。打造社区健康科普共享平台,精准推送健康科普知识。
(3)医学科技创新数字化完善临床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利用机制,整合开发卫生健康云平台、医联平台、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平台等数据平台信息,建立一批专病临床研究数据库。依托健康信息网、医联工程汇集的医疗数据资源,集中开展数据清洗、脱敏、脱密、去隐私化、标准化等处理,建立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在确保数据安全、对等开放、功能共享的前提下,探索新型合作机制,推进临床研究数据共享。
 / END /
// 本文来源:上海卫健委官网// 编辑:南河❖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更多运营干货欢迎关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