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在北京,年轻人开始去按摩医院做能走医保的按摩了

按摩医院,在年轻人中火了。
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



在压力和久坐之下,年轻人的腰椎正在报警。“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这个大众印象里的中老年病,如今,也开始折磨着年轻人。
许多身患“腰突”的年轻人们,用各种手法来形容这种病带来的疼痛——“针扎一样的痛”、“挥之不去的麻木与酸胀”、“疼得喊妈”……而与疼痛相伴的,通常是一段高压时光。比如,有位00后,大学里,每天从清晨学到图书馆闭馆,以应对各种考试;有位28岁的北京互联网从业者,带着电脑住院,一直工作到做手术的前一天。
腰部承载着人们上半身所有重量。人的身体一共有23个椎间盘,其中,腰椎间盘有5个,最靠下的两个,最厚、也最容易出问题。椎间盘不光是椎体间的衬垫,它还能像减震器那样起到缓冲作用。但18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不断退化,而“腰突”,本质上就是腰椎间盘的一种异常性病变,能够引发疼痛,并限制人体活动。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经突破2亿人。而25到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突”检出率高达13.93%,居各年龄段首位。



01按摩医院,年轻人每周一次的约会




最近,北京有家按摩医院在年轻人里挺火。

毕竟,这个“看诊需要挂号、按摩前要拍片、付款能走医保”的按摩医院,跟他们以前经历的种种"按摩"太不一样了。

图源:小红书博主@十夕又米

别的地方,已经把按摩做成了消费升级的奢华享受。但在北京按摩医院,按摩就是按摩,医院还真是个医院。


想想在按摩上花的那些冤枉钱吧。足疗按摩号称能看心能观肺,按一下就知道你五脏六腑都有毛病;泰式按摩师叠坐在身上拉伸时,恍惚间还以为在进行一些UFC格斗。


图源:小红书博主@来自东北的玛丽啊

更别提动辄上千的高档SPA了,技师拿出了印度的乐器、瑞士的精油,和亚马逊丛林录制的雨声背景音,但就是没拿出手劲儿来。按满一个半小时走一遍流程,之前哪儿疼现在哪儿还疼。


但在北京按摩医院,你不是顾客,你就是个病人。这里不讲消费体验,只问是否药到病除。先拍片诊断,哪儿痛按哪儿。虽然推拿一次只有15分钟,但按摩医师按下的每一个穴位,都直直地按在了你的心坎上。


来了这里,不走完一套流程就算白来。电动牵引、点穴推拿,最后一招正骨,“咔咔”两声,就让你瞬间悟了什么是超脱,什么是通透。



而这一次通透,只要43元,还能走医保。听每周都要去报道一次的大学生说,来按摩必须提前7天预约,“不然推拿号秒没”。

 

 

如果在工作日的晚上去,医院里能有三分之二都是年轻人。“背个电脑包,电话里还在聊工作。”
 
生活里受了苦,按摩医院会给你安慰。在北京,最懂年轻人的,可能是他们的按摩医师。从身材焦虑、鸡娃内卷、到“北京好苦我想回老家”……北京按摩医院的医师们看遍了过直的颈椎,也听遍了北京年轻人的哀伤。

 

看看你的颈椎到哪个阶段了


每一次来北京按摩医院,都像是年轻人的一次“短暂忏悔”。做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spa,他们会带着刚刚修复的腰椎和颈椎,继续加最晚的班,熬最狠的夜

96年的研究生Hans,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周都要来按摩医院报到一次,风雨无阻。他的回微信常用语:我刚按摩完。


要长期按摩实属没招儿,但得上脊椎病又好像理所应当。“起因就是电脑看多了不拉神呗,不过谁工作不看电脑啊。”

 

打游戏两小时一动不动,写学术报告能从早上9点写到晚上12点。“要么手机,要么电脑,反正对脖子都不好。”


北京按摩医院的牵引室

坏习惯的作用力早在两年前开始显现。痛得厉害的时候,Hans的后背好像被什么狠狠压迫着,特别沉,还会影响站立和睡觉的姿势。

 

去医院拍片,诊断结果是筋膜炎和轻微脊柱侧弯。“这玩意儿治不了,只能靠按摩和拉伸。”

 

一个变直的颈椎CT


24岁的汽车行业从业者皮皮,每周也会去按摩医院打卡。为了不耽误周末,她通常在周五下班之后去进行按摩之旅。


皮皮的就诊单 

 

“能感觉到至少70%都是20-30岁的人。”排队的队伍中,有人背着运动包穿着lululemon,也许看了颈椎按了摩,下一场就要和瑜伽普拉提双向奔赴。“还有人背着电脑包,一边排队一边还在con call。”

 

甚至还有正在备战中高考的学生。“他们边按摩,边跟按摩医师抱怨考试有多难。”

 
工作日上午,一位正在按摩的年轻人

不仅身体放松,跟自己固定的按摩医师唠唠嗑,是社畜们难得不社恐的社交时光。皮皮的医师就跟家里三舅一样,会跟她拉拉家常。“问我平时的生活习惯,教我些按摩操的四字口诀,还跟我说他平时读中医类古籍有啥心得体会。”

 

观看其他人按摩时的“痛苦”,也是Hans的快乐源泉。“我昨天去按摩,旁边的女生被踩背疼得直叫,按摩医师跟她说:‘你这唱得可不好听’


根据不同的科室,医院分出许多隔间,里面间隔一两米摆开几张床,年轻人就躺在上面接受推拿,一次持续15分钟左右。候诊的人群里,八成是年轻人,几乎都低着头在看手机。

 

医院门口的保安于师傅,见证了许多年轻人匆匆来去,他今年35岁,在这里工作快三年。比起年轻人,他从没有尝试过医院的项目,“(我身体)没毛病”。而医院的保洁员沈姨,她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见到非常多的年轻人,“周末年轻人尤其多”。



02疼痛的年轻人们




从生物学上讲,腰部承载着一个人上半身所有重量。

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所承担的,远非只是上半身的重量那么简单。

《2022中国作息报告》也显示,25-45周岁的人,平均每周会工作5.3天,平均每天需要工作8.6小时——漫长的工作时间圈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由此可见,久坐,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几乎每个人的疼痛,都是“旷日持久”。年轻人不得不被迫与疼痛作战。

你可以把腰椎间盘想象成一个装着水的“扁气球”。人的腰椎有5节,节与节之间,都有一个“扁气球”。而每个扁气球的外围,都包裹着坚实的纤维组织,就像是保护套。如果这个保护套磨损、破裂,那么,“扁气球”遭到挤压、渗漏,疼痛就产生了。

这个扁气球,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承受躯干重量外,它还联系肢体,维持整个身体正常的生理姿势,以进行躯干的各种运动。但与此同时,它又是如此脆弱,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打个喷嚏都能疼得仿佛“身体咔嚓一下”的原因。

“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并不罕见。”李鹏医生,是国家奥委会备战办特聘运动脊医专家,他解释,“打喷嚏是一个很强的内压的过程,如果姿势不对,就可能导致‘腰突’。”对“腰突”患者来说,可能连刷牙都痛苦,“腰往前弯一点,腰椎间盘一挤压,疼痛就可能加重。”

但比起打喷嚏或是刷牙,引发“腰突”的疼痛,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疼痛,还是来自于久坐。

长时间的不运动,也会降低身体对疼痛的抵抗力。比如26岁的林霖,拿到“腰突”诊断时,她已经忘记自己有多久没有运动。2019年毕业后,她进入MCN行业做编导,从脚本、拍摄到剪辑,她全程参与。工作忙,时常熬夜,曾经喜欢的网球和羽毛球挤不出时间。

疼痛发作那几天,先是左手发麻,不久后麻木感窜到左脚,足弓也开始疼。一两天后,在林霖久坐站起来的瞬间,腰痛追来了。“腰椎感觉有针在扎,又很酸又很胀,很疼的时候,就感觉你必须要使劲的捶它才行。” 回忆那时的痛感,林霖仍印象深刻。 

经历剧痛,几乎是每个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的必受之苦。李鹏医生说,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急性期。急性期时,神经受到摩擦和受压,引起水肿和炎症,就会出现明显的腰痛,而这种持续的、放射性的疼痛,还会出现在臀部、腿部上。

这样的疼痛,难以消除,只能缓解。他通常建议患者居家严格卧床几天,积极配合治疗消肿止痛。更严重的,需要接受手术。


/  END  /



//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臻选运营课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