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立足5大创新,寒冬下中医馆才能“活下去”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style="outline: 0px;-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cursor: pointer;max-width: 100%;line-height: 0;user-select: none;font-family: 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font-weight: 400;letter-spacing: normal;visibility: visib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href="">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只是技术上的,而应当是全方位的。如果有情怀的人连吃都吃不饱,中医事业是无法发展的。所以,如何让中医门诊、中医馆活下来,发展下去,对于整个中医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话题。
来源:诊锁界
作者: 李琼



医疗服务,最常见的形态就是门诊和诊所。这之中,常见的就是西医、中西医结合、中医门诊或诊所。西医门诊来说,国家的管控各方面都特别严格,中西医门诊对于某些病种是很有优势的,如不孕不育、精神疾病等。中医门诊,现在可谓是站在国家大方向的风口浪尖上,我们今天也主要讨论中医门诊-------中医馆。


连锁或单体的中医医疗服务门诊,也就是医馆,纵观现在市面上能持平或者略有盈利的,粗略的分类,就是两种,一种是传统型,一种是创新型。所谓传统型,就是名医大店,定位为纯粹的治疗的医馆。


仍存于世的传统型医馆大多是很多年前创立,并积累了一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培养了自有医生,在患者间的口碑还不错的一类大中型医馆。这类医馆一般是已经有了很多年沉淀的(医疗资源的沉淀和顾客口碑的沉淀)。而近几年创立的,仍然以传统模式来经营的医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在生死边缘游走。



还有一类我个人非常倡导的医馆,那就是创新型医馆。创新,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我们可以从很多个角度进行创新。模式也好,产品也罢,或者接待和服务流程中的亮点创新,都是不错的点子,也都能帮助医馆改进顾客体验,促进消费。


纵观市面上的创新医馆,一般做的是医馆+的模式,甚至是其他行业+医馆的模式。如医馆+产品、医馆+药膳、医馆+医美等,还有一些是教育培训+医馆、或是产品+医馆等,这都属于创新类的医馆。如某媒体人创立的医馆,就把教育培训、公益讲座、日常产品等周边行业与医馆结合得非常不错。在进军某个城市时,并不一开始就直接开办大型医馆,而是教育培训、公益讲座先行,在积累到一定的粉丝量之后再来进行实体医馆的开办,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实体医馆的风险,让医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盈亏平衡,个人认为,这样的方式非常可取。


那么,到底从哪些方面对医馆进行创新呢?又如何创新呢?



首先,模式创新是首位。如果投资人仍然按照老办法经营大中型医馆,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是很难行得通的。尤其是在某些地区,名医化内卷特别厉害,医馆的利润被极度削弱,经过计算,实际上整个诊疗板块都可能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盈利的。如果不在诊疗板块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模块创新,医馆就根本找不出赢利点,虽然看上去红火,但实际做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任。


创新办法:在诊疗基础上对产品、服务项目、文化、课程等全方位推进,发力点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确定。如:资金充足资源充足的,可以以产品为切入点;中医外治服务占比较低的,可以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和丰富外治项目入手;年轻医生为主,资金不太充足的,以公益讲座和培训切入......。模式的创新是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自身优劣势等各方面都有明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的决策,一旦确定方向,就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左顾右盼。


服务创新:中医馆中的人员,基本都是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毕业,在学校被灌输的是纯粹的医学知识,而并不重视服务与沟通。这也是我们在实际经营医馆时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较弱。创新办法:个人认为,医馆的服务不必是所谓的“顾客就是上帝”,就算是上帝,也是需要帮助的上帝。这时候顾客需要的不是上帝般的尊贵服务,而是针对他的问题,我们有好的解决方案,并能针对解决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说服。


态度上,不应当是“卑躬屈膝”的,而是“不卑不亢”的。因此,建议在开馆的准备工作中,把针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服务和沟通方面的培训作为重点。并通过人员的精细化配备、接待流程细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等方面来提升顾客在馆内的体验感。另外,通过服务话术,可以让顾客感受到医馆的人文关怀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去落实。



文化创新: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如果医馆没有文化氛围,等于是人没有灵魂。


中医馆无论大小,都必须要有文化氛围的烘托。进医馆的人基本都是相信中医的,如果医馆内中医文化氛围好,也会增强顾客对医馆的信任度。注意,我们要做的是中医文化氛围,而不是企业文化氛围。


中医文化可以从每一个细节让顾客产生沉静、雅致、可信耐的感觉。文化的展示和渲染也应当是成体系的,与医馆自身的服务项目相结合的。


如妇科为特色的医馆,在内治方面可以把某一位妇科用的中药进行全方位包装和美化,并通过讲解类似案例、制定相应的话术对顾客进行介绍。具体也是需要根据医馆周边人群、医馆诊疗特色、技术特色、当地风土人情等进行制定。



特色创新:无论是连锁门诊还是单体,辐射的都是周边3--5公里,如果想做大而全,失败的几率会高很多。因为大而全无法占领顾客的认知,因此医馆的特色打造尤为重要。内治来说,一般可以通过简单特色小专科来实现。


如,特色中医情志科,可用综合、叠加的方式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经过疗效、服务等方面的积累以及较长时间的宣传营销,比较容易形成特色。而外治服务项目,是最好为医馆树立特色的板块。


我们可以通过对技术项目进行体系化梳理,这种体系也是一种特色。如:按照中医的九大体质进行项目体系的设置,那么医馆的特色就是“偏颇体质的治疗和调理”。


另外,每一个外治项目,建议大家都多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地有非常好的专业养生、按摩、调理机构,顾客选择我们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有了这样的思考,就会把每个项目、项目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赋予意义,每个项目都需要设置特色和亮点,并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话术体现出来。因此,不论单体医馆还是连锁医馆,筹备时间,个人认为是至少需要4--6个月左右的。  



营销创新:由于现在人们关注的推广营销方式早已转移到手机上,倒逼我们医馆不得不进行营销板块的创新。小剧场、知识型直播、医生个人IP的打造、医馆形象的树立等等,都是热门话题。


但个人认为,网络上的这些推广营销方式,有利也有弊。利主要在于覆盖面广,可更多的获客,更利于引流。当然,内功也要修好,否则越营销口碑越差就得不偿失了。


弊在于:1、如果不坚持,作用仍然有限;2、无法链接到中高端顾客,只适合用来做推广和引流。试想,一家本身应当以外治为高端服务定位的医馆,如果靠网络营销引流,引流来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占便宜”心理,会对后期医馆的特色、定位、客群、员工积极性、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不良影响。3、如果医馆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营销推广的话,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最常见的就是打造医生的个人IP,打造好了,医生也走了。


所以营销方面总的来说,个人认为,网络上的这些方式,是有效的,但也是短暂的,是需要权衡利弊的。医疗机构不应该脱离医疗的本质,还是应当用文化来做营销,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渐入佳境的、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的。网络营销太过于直白,充其量就是宣传、推广、引流。医疗机构的营销,还是需要文化氛围对顾客的影响,需要口碑的传播的。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上也是可以做出创新的:在技术上,权威的也好民间的也罢,我们如何让患者受益?在服务中,如何感动式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顾客真正需要的?在管理上,我们又应当如何创新?如何才能让高傲的医学生们融入到医馆大家庭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只是技术上的,而应当是全方位的。如果有情怀的人连吃都吃不饱,中医事业是无法发展的。所以,如何让中医门诊、中医馆活下来,发展下去,对于整个中医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话题。


作者:李琼 
200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
从事中医临床及运营管理十多年。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致力于中医特色化,体系化,标准化,连锁化。
专注中医馆业绩提升,
内治特色科室打造,
外治项目体系化标准化十余年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李琼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2022第四届诊博会  /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