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全域覆盖,成都建起59个社区“康复驿站”


对有康复需求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而言,这是一个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来源:川医观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精神康复,特别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康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有个问题由来已久:很多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完全符合出院条件,但仍住在医院。这不仅使患者无法回归社会,痛苦终身;而且医院床位周转率低,有需要的人也住不进来。原因是精神障碍存在“三高”“两低”: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肇事肇祸率、低治愈率、低康复率。

而在成都,待病情稳定后的患者则可以回到社区接受康复治疗。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向媒体透露,在全成都市实现全域覆盖的“康复驿站”已经让173名精神疾病患者恢复自理,且有63名患者实现辅助性就业。



0159个服务点,成都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驿站”



首先,什么是“康复驿站”?

2021年1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其中提到: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是指通过多种方法使有需求的人在社区生活中获得平等服务的机会。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是指能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的机构,可设在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托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社区服务机构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独立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可分为农疗站、工疗站、日间活动中心、住宿机构、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康复会所等类型。

事实上,这是一个舶来概念。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以社区为基地的康复(CBR)”的方针。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起“精神科非住院化”运动,全美精神病床总数由当时的56万张减至21世纪初的14万张,院外社区服务比例不断提升,意大利从1978年起关闭了所有精神病院,所有精神病人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在社区治疗康复。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正式出现在官方语境中,是2012年10月26日对《精神卫生法》的修订:新修订的《精神卫生法》专设一章,将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写入其中。随后,国家针对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017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80%以上的县(市、区)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基本建立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并提出,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

在文件指导下,成都市制定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成民发〔2018〕59号),并于2018年底开始启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2019年初开始试点期,为期两年,逐步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

据介绍,成都已在全市23个区(市)县建立了59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2021年底,经成都市民政局商定,社区康复站点正式命名为“康复驿站”,主要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心理治疗和康复等服务。


哪些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去“康复驿站”接受康复服务呢?

服务的对象为有康复需求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据了解,已经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管理的患者或需要康复且有康复意愿的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自愿服药,生活基本自理,家属积极配合者;无传染性疾病,无严重躯体疾病者;经专业人员评估,危险性行为评估在1级以下(含1级)者,都可以到“康复驿站”接受康复服务。

数据显示,自“康复驿站”这一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已为1500余名居家患者建档立卡,累计开展康复服务共8418次,服务人员65680人次,有效帮助患者融入社区生活,回归社会。


02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又一个“热门”的子领域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田明副院长介绍说,目前,精神卫生不仅是医学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但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还难以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的需求。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达到2093.78万人。而据2020年成都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实有开设精神科并开展业务的医疗机构仅84家,编制床位数6706张,有精神科医生657人,精神科护士1952人。可见,成都市精神卫生资源非常紧张。

社区康复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满足精神疾病患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既是积极应对风险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社区康复服务站(点)建设的立足点、着力点。


而“持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两级中心三级网络’建设,对符合康复条件的居家患者建档立卡率达100%、服务率达90%以上”也被写入了成都2021年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

受益于国家政策以及资本推动,康复医疗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机会领域。那么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是否会成为又一个“热门”的子领域呢?

观点认为:“支付”是横在社区康复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康复服务回归社区后,由谁来牵头进行监管,服务的费用由谁支出的问题没有搞清楚。虽然文件曾提到“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级福彩公益金项目适度向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方面予以倾斜。”,但没有明确会提升财政投入,这使得社会资本进入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会非常“捉襟见肘”。其次,由于基层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相对较差,无法留住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这使得在实际层面上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要想组建专业团队的难度比较大。

由此看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落地成为一个“新风口”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  END  /

// 本文来源:川医观察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社会办医的机会在医养结合!" linktype="image" img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Dm5HAQPyZDvqs8iclgQPqSxqa8odmByKB3exRQNxibdtaqs3ic7VtxibYdBw0pDOQZIooqYsQMGv0dmNL3PMAClSCg/0?wx_fmt=png" imgdata="null" dat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1">



 /  会议信息  /

2022年6月,由诊锁界传媒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诊所配套服务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诊所年会将于广州盛大召开。
点击了解详情👇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诊博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