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2023民营医疗退市第一股,宜华系资本教父医疗梦破灭

6月9日,“宜华健康”被深交所摘牌退市,成了2023年首个退市的医疗服务股从巅峰时刻的240亿市值到如今落寞退市债务缠身,背后是近20年的医疗投资沧桑变幻的行业缩影,也是白手起家搅弄投资浪潮的潮商企业家的跌宕人生,“潮汕资本教父”的医疗梦,暂时进入了低潮。

来源:诊锁界综合

撰文:太白



6月9日,宜华健康(*ST宜康)发布公告,称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股价低于1元,触及强制退市机制,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并将在6月9日摘牌曾经风光无两从地产转型医疗大健康的上市企业模板、巅峰市值超过240亿元的宜华健康,在医疗环境变革和跨界并购泡沫破裂中走下神坛,成为2023年首个被退市的医疗服务企业

宜华健康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的宜华地产,自2014年开始涉足医疗板块。当前以综合医院运营投资、医院后勤服务、社区养老作为主要业务,旗下拥有7家医院(含2家托管)与两个养老项目宜华健康在2022年取得9.8亿元营收,相比2021年下降25%,亏损4.3亿。
因为最早从事家具制造和地产酒店行业,宜华系的资金实力和固定资产充裕,常被股民称作“一手好牌”,在全面转型大健康时期最高股价为27元/股,如今已缩水暴跌至0.51元/股,股价资产缩水50余倍,目前仍有5万多户股民持股中。

宜华健康借壳上市后股价变化情况


01白手起家打造百亿商业蓝图,资本运作押宝医疗大健康



宜华健康的诞生与成长,一直与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宜华健康的“高楼起”“宴宾客”“楼塌了”的医疗+资本运作历程,也充满了哲学辨证思想——可谓“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宜华健康创始人刘绍喜被称为“潮汕资本教父”,曾借款800元白手起家,一手打造了涉足居家建材、地产酒店、医疗健康、养老社区、专业投资的“宜华系”,宜华集团在最顶峰时期资产曾累计达850亿,投资涉及120家公司,刘绍喜家族在2019年跻身《胡润富豪排行榜》第531位,一时间成为敢于打拼的潮商代表。


“宜华系”最早在1987年开始从事家具木材制造业起家,1995年宜华集团正式成立时已拥有了过亿资产,2004年“宜华木业(宜华生活)”登临上交所上市,成为汕头第一家上市民企。2007年宜华集团的房地产板块借壳一家光电企业成功上市,并将借壳的母公司溢价并购,完成了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宏愿。



浩浩荡荡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从2010年前后开始,“地产+养老”、“地产+医疗健康”的前沿模式当时已有不少房企埋头探索,宜华地产的盘子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2014年,宜华地产的营收仅1.1亿元,同比下降了8成多,发展陷入了瓶颈。


在2014年前后,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等风向。


那些年已经有不少上市企业尝试跨界从医,2013年万科出资2.5亿携手复旦大学共同筹建200张床位的上海复旦万科儿童医院(后被复星收购筹建上海星晨儿童医院);2014年阳光保险斥资30亿投资非公三甲医院“山东阳光融合医院”;2014年恒大收购了韩国当时最大的综合整形外科医院“原辰整形医院”,更名共建恒大原辰医学美容医院……


在行业轰轰烈烈的转型热潮下,2015年宜华系最终决定押宝医疗大健康,将其大部分原有板块资产进行兜售。熟悉刘绍喜的人知道他常说,“人生很长,不拼一拼,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2014年起,宜华地产进行了超过10宗大型并购,将医院后勤业务(众安康7.2亿)、医院投资运营和肿瘤诊疗合作业务(达孜赛勒康12.7亿)、医疗器械商(爱奥乐3亿)、养老业务(亲和源4亿)等板块纳入上市集团中,几大业务板块的并购资金累计超过30亿

宜华健康托管的南昌三三四医院

在2015年,宜华地产通过对过往地产板块的大举抛售、家具业务的独立分割上市,完成了对宜华体系的“净化”,正式更名为“宜华健康”,“卖房求医”与“买买买”战略将财务数据合并,当年营收就从1.1亿暴涨至近10亿,同比增长550%,同时也引得A股为之疯狂,半年之内从8元/股上涨至27元/股。

短短两年之内,宜华健康的医疗板块业务几乎都是纯并购式“移花接木”过来,一方面是产生了过高的溢价收购,过高的商誉为日后暴雷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对于家具行业出身的宜华创始团队,很难说在对肿瘤放疗和养老行业属性的认知和跨界运营上有怎样的资深经验或管理能力。

02资本热度与周期性泡沫浮现,资本大佬医疗梦碎



凭着豪横的资本运作和股民的热情推波助澜,2016年之后,宜华健康又连续并购收购了二十余家医院,涉及有互联网医院、连锁中医馆、老年病医院等,在2018年宜华健康创造了22亿的营收颠峰。

2016年是医疗大健康的风口之年,许多医疗企业的估值也严重溢价到净资产5~30倍之多,后期暴雷的医疗投资者大多也吃了“名过其实”的亏,宜华健康的隐患,这些过往不曾重视的危机也很快就来临。

2019年,宜华持股的养老板块“亲和源”出现了“业绩对赌承诺”的违约,当年亏损9611万元。亲和源主打高端养老,通过会员年费制来提供居家养老、高端公寓养老等服务,在2019年-2022年间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亲和源养老的会员销售业绩承压,整体亏损5.3亿元

此后,如同产生了蝴蝶效应一般,宜华健康总营收和利润开始大幅度下滑,再加上当年对之前溢价并购资产进行的商誉减持,对过去收购的资产进行了约14亿元的减值,占利润总额的100.47%,让宜华健康的利润暴跌至谷底,亏损达15亿。

当时的证券媒体分析认为,其收购标的往往在3年业绩承诺期内表现良好,但承诺期一旦结束,相关公司就出现业绩变脸。

经过多年的资产项目的举债并购和金融杠杆博弈,宜华健康已经没有足够的日常运维资金,只能依靠宜华总部输血,2017年宜华集团就提供了20亿的授信额度用于医疗板块扩张。但在2020年,宜华系起家的上市公司“宜华生活”因财务造假(3年累计虚构71亿营收)而爆雷退市,让宜华健康断去了一条输血“动脉”。
2021年宜华健康曾向北京新里程医疗抛出6.6亿出让第一大股东提案,希望新里程能成为救火的“白衣骑士”,但之后不了了之,但在当年12月新里程的橄榄枝伸向了“民营医疗第一股”恒康医疗。

2022年8月证监会发布一则处罚消息,让投资界和股民大跌眼镜。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书表示,宜华健康集团操纵132个股票账户,在2年内连续交易、拉抬价格、对倒交易等影响市场股价,并在操作期间亏损了8.17亿元。2022年底,宜华健康负债超过40亿,处于资不抵债的经营状态。
“破窗效应”也越发明显,宜华健康股价持续走低,并对外披露了六次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警告,直至2023年6月2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6月9日完成摘牌退市。

03投资逻辑发生巨大变化,医疗行业“砸钱”未必“开花”



“回顾宜华转型医疗健康的历程,它对产业的评估不足,或者说过于自信了。”互联网趋势观察家、财经作家袁国宝说:“要知道,医疗产业回报率虽高,但相对投入也非常大,尤其是在对医疗健康产业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这不应该是一个合格投资人做的事情,‘赌一次’的意味或许还更大些。”
回观宜华健康旗下收购的医院,许多是国企改制而来的非营利性医院,而肿瘤放疗项目合作也包括军队医院、公立医院等,这样是早期社会办医政策鼓励使然,然而在当下国家大投入的局面下,也面临着政策调整的不稳定性。

来源:普华永道《2019-2022年 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交易趋势回顾及展望》

从恒康医疗上市以来,民营医院在二级交易市场的活跃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综合型医院集团起步,这些年来经历了早期投资风口、火热溢价并购、疫情考验低潮、疫情后复苏多个阶段。
如今的民营医疗上市企业,大多是不涉及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医院、以自建为主的、并购控股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且以消费型专科为主,高壁垒的复杂专科也在冉冉新升。
同样和早期的投资逻辑也早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是好标的就上”“我出资、你出力”到“创业式整合型投资”“出钱也出力”,对医疗投资人在业务认知和实际运营细节也做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民营医疗投资的主体,也从传统的房险企业跨界投资、VC基金为主力,到国有企业国有投资集团大型制、慈善机构为主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曾对媒体表示,“大健康行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而且还需要培养消费市场。在体制、人才、经营模式上,都需要破局,这与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难度很大。”
回顾宜华健康的上市之旅,从巅峰时刻的240亿市值到如今落寞退市债务缠身,背后是近20年的医疗投资沧桑变幻的行业缩影,也是白手起家搅弄投资浪潮的潮商企业家的跌宕人生,“潮汕资本教父”的医疗梦,暂时进入了低潮,见证了这一切的宜华健康,是否也察觉到,依靠真金白银去揠苗助长一个行业的时代早已不在,规则和生态重塑的医疗行业的新周期正悄然来临。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作者:太白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诊锁星球-运营好书推荐 /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甄选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