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

深圳预在机场旁规划国际医疗城,Medical Mall本土发展现状如何?

资讯 2023年06月30日 19:47 1962 玉衡

医疗机构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构建医疗服务合作生态,共赢共存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编辑: 宗正



6月28日深圳市召开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市政府关于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情况专项工作报告透露,深圳市加快构建国际一流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研究以宝安机场为中心规划建设国际医疗城。

宝安国际机场

深圳位于大湾区核心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提速,港澳优质医疗资源纷纷选择湾区办医,深圳医疗国际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开设12家港资、独资、合资医疗机构,占全省同类医疗机构五成以上;410名涉外医师获内地医师执业资格,1217人次以短期行医方式在深圳执业。

深圳有除了上海以外的高净值人群最多的市场基础,消费医疗在深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居民健康在公立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顶天立地”的双重保障下,深圳私立医疗将以消费医疗专科诊所为主流存在形态,诊锁界将其定义为私立医疗的“深圳样板”。深圳人相对年轻、高知、高收入,消费医疗自然就在深圳蓬勃发展;在机构形态上,由于深圳市城市面积小,寸土寸金,考虑到经营成本和物业限制,消费医疗机构主要以小而精的诊所形态为主,因此非常适合Medical Mall形态的发展。

在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各类大健康主题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园区通过提供专业的空间与场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专业服务与配套服务,为大健康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Medical Mall,顾名思义,就是“医疗商场”,它最早诞生于美国,后续发展到新加坡、日本等国,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医疗+商业综合体”、“诊所大楼”,主要的商业模式是租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能力的升级,大家对于健康的需求开始倡导从“治已病”变为“治未病”,从“被动医疗”转为“主动健康”。而Medical Mall针对整个大健康体系下的消费医疗、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等服务,围绕着医院医疗后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医疗机构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构建医疗服务合作生态,共赢共存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特别是规模小的、成长型的医疗机构,更需要协同合作发展,借助共享空间、资源实现多赢。

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MedicalMall,是位于杭州的全程国际健康医疗中心,诞生于2017年,由新解百集团、迪安诊断、百大集团三家联合打造,吸引了邵逸夫医院国际部、张强医生集团、爱丁优生助孕、唯儿诺儿科、太学眼科等多家医疗机构进驻。

一年之后,位于成都的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开业,成功引进了鹰阁医院、爱帝宫月子中心、小青草眼科等多家进驻,成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一站式健康生活新坐标。

2021年,北京首家Medical Mall光合健康荟在海淀区落地,并提出Medical Mall 2.0模式——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营收水平两大方面“开源节流”,通过医技共享、医疗后勤支持、运营支持等有效解决了医生创业难的问题。

随后,成都的顺势而来,规划“医疗健康+配套+办公”大健康业态组合,将全维构建多业态产业聚集,实现高端医疗资源及医疗配套、大健康等医疗服务、保健保养、健康管理、医美整形等服务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统筹。

Medical Mall共享医疗的模式在我国已得到实践的验证,深圳将如何开启共享医疗之路?也值得持续关注与期待。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整理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运营好书推荐 /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发表评论

诊锁界Copyright ©诊锁界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5361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商务合作:天市 198 6770 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