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长坡厚雪千亿赛道,消费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医疗”就是那些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医疗服务的医疗行为。泛指非公费、非治疗性的、消费者主动选择实施的市场化医疗项目。消费者选择这些医疗项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主动升级自身的健康与外貌。
来源:三泽创投



何为消费医疗?

“消费医疗”就是那些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医疗服务的医疗行为。泛指非公费、非治疗性的、消费者主动选择实施的市场化医疗项目。消费者选择这些医疗项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主动升级自身的健康与外貌。

消费医疗涵盖了整形、微整形、抗衰老、齿科、眼科、妇产、皮肤、减肥、营养、心理健康等领域,具有单次消费价格高、复购频率高等特点。


01眼科




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 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包括致盲类眼病和非致 盲类眼病。世界卫生组织研报告指出,全球近视人数约有14亿,其他眼疾患者约有3.14亿,其中有不少的患者都是因白内障、青光眼、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等疾病致盲,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39%、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占18%、青光眼占10%,这三种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致盲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致盲类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相关疾病等,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疾病。其中白内障是眼科的第一大类疾病,是致盲的首要病因。每年由于白内障致盲或视残而丧失劳动力,加上照料他们所消耗的社会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目前,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取代已变浑浊 的天然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使患者恢复视力。因此,治疗白内障所用的人工晶状体成为眼科领域最主要和产值最高的生物材料,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和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
②非致盲类眼科疾病,包括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干眼症等,虽然不像致盲类疾病具有那么严重的后果和治疗的迫切性,但却是影响和困扰绝大多数人口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学习负担的加重,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一个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
临床医学充分证明,长期的高度近视会导致各种致盲性的病变,如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脉络膜 血管增生、白内障等。治疗屈光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纠正、准分子激光手术等。需要根据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低龄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式。
图1:眼科医疗分类情况

1.1  眼科市场情况
过去五年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发展迅猛,且将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人民币50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人民币 103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
相比于公立医院眼科,民营眼科医院的针对性强,且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因而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民营眼科医院就诊。加之民营眼科医院运营模式可复制性强,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发展迅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 以及民营眼科医院在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上的优势,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9年,医学视光、白内障、屈光手术分别占据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前三位。占比分别达到21.3%、18.1%、16.8%。其次,眼底疾病和眼表疾病占比分别达到14.6%和8.8%。
图2:2015-2025E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



1.2  眼科药物市场情况
中国眼科药物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正在以迅猛的态势呈指数型增长。根据灼识报告显示,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3%。预计由2019年之后将按照年复合增长率18.6%进行下一步增长,到2025年的72亿美元,之后将以22.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的202亿美元,超过同期全球眼科药物市场的增长。
图3:2015 年至 2030 年全球/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



1.3  眼科患者情况分析
眼科疾病流行病学:我国人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白内障、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患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带来需求蓝海。治疗性需求:“看得见”,WHO 指出的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39%、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占18%、青光眼占10%(2019年)改善性需求:“看得清,看得舒服”,视物质量、消费升级。治疗率低:较美国有 4-5倍提升空间。
图4:我国眼科疾病患者基数庞大(百万人)



2.1  小结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眼科产业链: 
①上游:为相关原材料供应商,其中人工晶体、高端镜片等新材料具备较高壁垒; 
②中游:为相关眼科药物、器械和耗材制造商,国外品牌在国内仍占据主要的中高端市场; 
③下游:为医院等眼病治疗机构以及博士眼镜等视光业务开展机构,品牌和口碑是下游机构不断获得客源的核心优势。
图5:眼科产业链简图



从市场的竞争角度,眼药市场主要有诺华、辉瑞、参天制药以及国内的康弘药业、兴齐眼药,在眼科器械领域,主要有爱尔康、眼力健、博士伦以及国产商家苏州六六视觉。在中游和下游之间,为珠海祥乐(已被冠昊生物收购)等专业眼科产品代理商,由于眼科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且进入壁垒较高,专科产品的渠道推广价值相较其他领域更加凸显。
整体来看,中国市场由于老龄化以及电子产品普及,近视、老花、白内障患者人数将逐年增加。随着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相关支出的增长,国内近视、老花治疗以及白 内障治疗市场将迅速增长。眼科产业的竞争程度目前较低、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中小型企业发展初期依靠产品或技术研发可较快获得市场份额,但长期发展角度,仍需要借助资本力量依赖并购化“散”为“整”,以具备长期的品牌和渠道优势。


02口腔医疗




口腔医疗服务指通常由牙科保健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维持牙 齿健康的服务,该牙科保健服务提供商包括综合医院牙科部,牙科医院及牙科诊所。口腔医疗服务主要涵盖牙科综合治疗、口腔 修复材料、种植牙、牙齿正畸科这四个领域。

①口腔综合治疗,专注于口腔面部疾病的检查、诊断、预防及治疗。牙科服务包括补牙及牙齿根管治疗。 

②口腔修复材料,是一种恢复缺损牙齿结构的功能、完整性及形态的治疗方法。相关牙科服务包括利用牙冠或可摘义齿修复受损牙齿。

③种植牙科,指将牙种植体通过外科手术放置在患者颚骨中作为结构基础以用义齿替代受损或缺失牙齿,由于不会打滑、发出 噪音或引起假牙可能造成的骨骼损坏,因此对于希望更换牙齿的患者而言更耐用。

④牙齿正畸科,专注于诊断、预防、阻断及通过不同类型的牙套矫正错牙和畸形以及形成中的或成熟的口面结构的骨骼异常。

2.1  市场情况

中国2019年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2078.1亿元。从行业历史增速来看,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2012-2019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保持在年同比20%以上的增速。从行业预计增速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测算,预计2020年至2022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8%,口腔医疗行业增速较高,行业发展动力十足。
我国口腔专科医院 2019年收入增速超过整体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增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2019年,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总收入为288亿元,占全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比例为28%。2019年专科医院增速达21%,远超我国整体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增速。口腔专科医院收入占比低,增速快,空间广阔,有望成为 口腔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重点。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国流行,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紧缺,或将进一步促进专科医院快速发展。
整体来看,口腔医院数量增长迅速,人均牙医数量尚有不足,人均消费显著偏低,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仍在加速扩张,独立营业小诊所较多,目前仍未进入连锁整合期
2.2  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经营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占主流的大中型非营利性医院;第二种是个体口腔诊所,目前此类诊所绝对数量较大;第三种是品牌口腔连锁。第一种大中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但受体制限制,市场化程度低,发展缓慢。第二种个体牙科门诊,更多定位于低端市场。第三种口腔医疗连锁机构,不但能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为新品牌的创立乃至规模化经营提供机遇。
从市场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口腔医疗机构的重点市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占据我国牙科市场总量的绝大部分。与区域市场份额比例相应,近几年口腔医疗初创企业发展也呈现类似布局:北上广三地口腔诊所数量众多,中西部地区口腔诊所相对较少。在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统筹布局,逐步缓解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我国口腔医疗产业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渗透。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将带动该地区口腔医疗市场的扩大。
2.3  口腔医疗产业链
口腔医疗产业链较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游是口腔医疗器械及耗材和口腔医疗药品的生产商以及口腔医疗服务人员、医院等口腔医疗机构;中游为口腔医疗服务的各种项目,终端下游则是需要接受口腔医疗服务的患者。 
目前,口腔医疗产业链上游参与者类型广泛,口腔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代表企业有美加医学、现代牙科、西诺医疗、新亚医疗、威海威高、古莎齿科、家鸿口腔、国瓷材料、美亚光电、新华医 疗等;口腔医疗药品的代表企业有生化制药、南粤药业、恒生制药等;口腔医疗机构代表企业有通策医疗、瑞尔齿科、拜博口腔等。
口腔医疗产业链中游为口腔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口腔种植、牙齿美白、口腔正畸、口腔护理。口腔医疗产业链下游为患者。
图6:口腔医疗产业链简图



03标题医疗美容




美容分为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疗美容根据是否需要手术,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均是由经注册的专业医师及医疗专家进行。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指的是通过手术对胸、鼻、眼皮及其他身体部位进行侵入性的改变,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外观。
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又称为微整形,主要包括注射疗法和激光疗法。注射疗法指通过注射肉毒杆菌、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等材料达到消除面部皱纹、凹陷的目的。激光疗法使用激光收紧深层皮肤,去除色素,重塑肌肤表层。
图6:医疗美容行业分类



3.1  医疗美容市场情况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
按服务收入计,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人民币776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5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9%,且其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6535亿元,自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5%。
按服务收入计,全球医美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114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2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且其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3604亿美元,自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图7:按服务收入计全球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单位:美金十亿元)


图8:按服务收入计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单位:人民币十亿元)



中国医美渗透率具有巨大增长潜力
按每千人进行的医美治疗次数计,中国医美渗透率显着低于日本、巴西、美国及韩国,不及韩国的1/5、美国的1/3。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消费者对医美需求也呈现较明显的偏好差异,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寻求改善面部轮廓、美白及平滑肌肤。因此,能够滋润、软化及丰盈皮肤的复合皮肤填充剂较其他医疗美容产品而言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的消费者在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群体中占比巨大,于2020年占约76%。医疗美容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群体中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图9:按年龄划分的消费者占比(2020年)



3.2    医疗美容产业链及政策
在整个医美产业链中,医疗美容机构处于产业中游,起到连 接上游厂商和终端消费者的作用,赚取购销差价及相关服务费用。医美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颁发 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中院内执业人员也应当符合相关 规定。此外,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将医美机构分为美容医院、医疗 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在床位/人员/设备方面具有不同的 要求;同时依据手术难度、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 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
图10:医疗美容产业链图谱



医美政策端监管收紧趋势
经过估算,全国有超过8万家生活美业的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例如美甲店提供水光针注射项目等,这都属于违法行为。即使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中,依然存在15%的机构超范围经营现象。行业流传的说法是,假货/水货注射类医美产品大行其道,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 1/3,而非法医美场所 90% 以上医疗美容设备都是假货。医美乱象是当今中国任然存在的问题,监管也必将加以规范。


04心理健康




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轻者影响生活,重者威胁 生命。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精神心理疾病在很多国家并未受到重视。全球范围内仅少数人可以获得专业的精神卫生 服务,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85%的精神障碍患者没 有接受治疗。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照护,但许多接受治疗的人实际上没有得到的良好照护服务,由于相关建设和医师的不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在绝大多数国家是非常不理想的。
4.1  心理健康市场
近年来我国心里咨询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心理咨询业市场规模达到480.4亿元,同比2019年增持10.92%。
图14:2015-2022年我国心理咨询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4.2  心理健康的需求与供给
由于认知不足和社会歧视,我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例较低,约92%的精神疾病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虽然焦虑障碍在我国发病率最高,但对于焦虑障碍的认识却严重不足,只有40%的患者认为焦虑障碍需要治疗,认为自己需要接受足量治疗的患者仅有9.8%。
《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 团队在2012年立项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结果,目前国内抑郁障碍患者就诊率仅9.5%。大部分患者未及时就诊,大大增加了抑郁障碍的管理难度。目前仅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专科治疗。
图15:精神疾病患者情况



精神医疗领域供给不足
(1)中国精神卫生专业医生数量不足。截止2020年底,中国约有4万名精神科医生,每10万人中仅有2.9名,而英国每10万人中约有15名精神科医生,美国每10万人中约为12名,日本约为10名,香港地区约为4.4名。
(2)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增速远不及患者增速。目前中国平均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个数字还包括了不能做医学诊断,也没有处方权的心理咨询师,相比较,美国平均每百万人口有100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是中国的50倍。最新公开数据,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量 1650家,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但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 年至少增长 20%。
4.3  小结
近30年来,精神心理疾病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疫情的蔓延更加剧了大众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精神心理障碍的人群逐渐增加,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但相应的,我国面临着精神卫生资源有限、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较低、临床诊疗依从性差等挑战。
精神心理健康和 VR、大数据、AI 等智能科技的融合不断加强;数字疗法在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数字化医疗的出现,能有效改善上述现状。 
政企心理服务将由传统线下服务形式转向更先进的数字化心理服务模式,一站式全流程的闭环服务,突破传统线下心理服务的局限,能够线上线下服务联动,更好保护员工隐私,更好的服务体验,更创新智能的产品结合,且价格成本优于传统的心理服务,被越来越多政企所接受。
自2020年以来,精神心理相关的政策密集发布,内容逐步细化,政府正坚定有力的推动精神心理在线医疗发展在政策、需求多方推动之下,数字化医疗在精神心理领域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  END  /



// 本文来源:三泽创投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新 书 荐 读  /


诊锁界" data-miniprogram-type="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style="outline: 0px;color: var(--weui-LINK);cursor: pointer;line-height: 0;user-select: none;" href="">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