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35
来源:头条
作者ID:爱思考的朱医生
医疗服务的需求侧(买方)是医疗保险和患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终极买方;供给侧 (卖方)主要是医疗机构和药品耗材商。
医改就是买方与卖方之间以及各自阵营内部的利益博弈,下面分别予以详述:
01|医疗服务买卖双方博弈
02|医疗服务卖方内部的博弈
作为医疗服务的卖方,医疗机构与药品耗材代理商之间的博弈关系随着药品耗材加成政策调整而改变,两者之间的博弈分为直接博弈和间接博弈。
▐ 直接博弈
在药品耗材可以自由加价销售的年代,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耗材代理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议价博弈,药品耗材采购价越便宜,医院销售后所得利润越高,这就是著名的“以药养医”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医院为了利润更大化,会过分追求药品耗材销量,诱发过度用药或过度治疗(使用耗材)。
为消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规定: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基础上的加成收入为药品加成。
药品加成比例被限定在15%,医疗机构仍然有做大药品总收入来创收的动机与渠道,甚至还会诱导医疗机构多用贵药以提高药品费基数,进而提高利润率。15%的加成规定,对医疗机构与药品代理商的议价博弈产生了有趣的变化,医疗机构压价的诉求明显减弱,反而期望药品采购价升高,因为这样利润绝对值更高。
改革在继续,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声明公立医院改革将取消药品加成。
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组和政策组负责人傅卫2015年8月6日指出,3077家县级公立医院、446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加成,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陕西、宁夏等7个省份已经在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至此,医疗机构已完全无法从药品销售中获利,与药品代理商的议价的直接博弈才真正终结。医用可计费耗材的价格调整历程与药品类似,目前也正逐步取消加成,在此不赘述。
▐ 间接博弈
医疗机构与药品耗材代理商之间的间接博弈主要是指在患者住院费用总额确定的前提下,药品耗材费与医疗服务费(包括诊疗费和检验检查费)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联动关系,两者比例会影响到医院的利润率和医生的收益,这比两者议价的直接博弈更复杂。
在药品耗材加成比例未受限的“以药养医”的年代,因为医疗服务严格实行政府定价,诊疗费与检查费定价标准过低,而药品耗材实行市场定价,对于医院来说卖药的利润远大于医疗服务,这就是“以药养医”的由来。
在这种模式下,药品耗材费用节节攀升,严重挤占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空间,而且药品耗材价格上涨比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更容易让患者接受,道理很简单,患者的惯性思维是价格贵的药品耗材自然质量好,这导致了药品耗材单价与数量双虚高越来越严重,“大处方”应运而生,而医生收取药品耗材回扣使局面愈发恶化。
在药品加成比例被限定在15%之后,国家对“以药养医”模式的表述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称之为“以药补医”。
加价被限制,促使医院的管理者要在药品耗材费与医疗服务费之间权衡,因为受政府定价限制诊疗费标准长期停滞不升,医院为提高利润率会要求医生多开检验、检查,因为检查费利润远大于15%药品加成,“大检查”横空出世。医院实现这项意图的方法是给医生“开单提成”,将医生绩效与检查费用挂钩,多开多得。
在药品全面取消加成后,医院自然更倾向于严格控制药品费用,让医生多开检查,“药占比”考核成为制衡医生多开药的法宝,因超标被扣钱的医生比比皆是,但是药品回扣的存在依然会激励医生多开药,道理很浅显,药品回扣医生独享,检查费开单提成比例却由医院定。医院与药品耗材代理商的间接博弈,直接演变为对医生笔杆的争夺战,导致在中国做医生必须精于算计兼有会计之才。
药品费与检查费的博弈,让诊疗费倍感寂寞。在医保资金与患者承受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药品费与检查费涨幅此起彼伏,根本没给诊疗费提升的空间,使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诊疗费标准几乎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
2015年发生的“重庆医改短命调价风波”,最好地诠释了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调整的艰难与风险。
但是,医疗价格调整却并非不可为,只是需要深谙医疗市场运作规律,得先控制医疗费用涨幅腾出调价空间,再合理选择普惠各级医疗机构的提价项目,通过精确测算调价幅度,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患者就医负担的同时,将医疗机构零利润的药品耗材收入,转化为纯利润的诊疗费收入,这就是三明医改精髓之一“腾笼换鸟”。
三明医改“腾笼换鸟”第一步是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限价采购,挤出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的水分,腾出收费空间,其精妙之处在于调价窗口的选择。
比如,三明在2013年2月全面取消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包括耗材、中药饮片)加成的窗口期,将2011年全市22家公立医院总药品费的15%(共11265.4万元)作为基数,其中的85%确定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额,剩余15%让利给患者,让利部分由财政补偿10%,医院自行消化吸收5%。
这次调整,在保证了公立医院利润没有较大损失(仅5%)的前提下,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提高了诊疗费标准,为公立医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而全国其它地区,因为没有及时抓住调价窗口期,导致因药品零差率销售腾出的15%的收费空间,迅速被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费用上涨所填充,零差率政策没有取得缓解看病贵的预期效果。
三明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了一套娴熟的操作流程,在调价窗口期的选择上有一个金标准,那就是确保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涨幅不超过“10%”。如果上一年度医药总收入增幅低于10%,则下一年度就适时作出价格调整。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带来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全面优化,改革之前的2011年,三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收入构成中药品耗材收入占比高达60.06%,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仅为18.37%;到2020年,两者比例实现历史性倒转,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下降至32.51%,而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至41.46%。
如果按照2011年医务性收入18.37%测算,2012年至2020年实际医务性收入为93.35亿元,而因价格调整这9年实际医务性收入达到150.5亿元,因价格调整转移增加的医疗服务性收入达57.15亿元,为实行公立医院目标年薪制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03|医疗服务买方内部的博弈
/ END /
欢迎留言区讨论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文章
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35
7月9日,方舟健客正式登临港交所IPO。开拓市场、携手资本、拥抱创新……互联网医疗行业曾经不乏颠覆与创新的勇者和追梦人,近年来港股的弱流动性和医药生物...
2024-07-09 1502
2024年6月22日,妙佑医疗国际(美国梅奥诊所 Mayo Clinic)在沪正式开设妙佑医疗国际代表处(上海),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转诊医生、健康保...
2024-07-09 3567
在医疗领域的前沿,一场由软银集团与 Tempus AI 携手掀起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这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交融,更是对未来医疗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来源:诊...
2024-07-09 1034
6月25日,诺和诺德宣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诺和盈),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来源:第一财经编辑:...
2024-06-26 836
6月7日,一脉阳光医疗影像集团登临港股上市,市值55亿。成立10年时间,从扎根县域默默无闻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企业,到推动成为中国医学影像领域的领头羊,基...
2024-06-07 646
5月23日,新风天域收购“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性、多学科的癌症治疗网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癌症治疗的发展。来源:综合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编辑...
2024-06-07 726
中医药食同源市场潜力的又一次集中爆发!来源:中国新闻网浙里编辑:太白封面来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的一款适合头发稀疏、头发早...
2024-05-27 9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