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

再投2.7亿元!拉芳成为医美国际“实控人”,双双奔赴轻医美

资讯 2022年08月01日 20:34 2178 玉衡
拉芳接手医美国际,向轻医美转型。
来源:智通财经等



7月20日,“中国医美医院第一股”医美国际(AIH.US)发布公告,拟通过股份转让+增发新股的方式,引入拉芳家族及深创投集团,交易完成后,医美国际实控人将变更为拉芳家族。

公告其一是股份转让协议:拉芳家族控制的澳洲万达国际有限公司,拟以人民币1亿元,受让总计2132.20万股公司普通股。
其二是股份认购协议:海南东方捷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以人民币1.7亿元,认购总计3640.26万股公司新发行的普通股。

捷创是由拉芳家族旗下的拉芳投资和深圳国资旗下的深创投基金共同作为GP设立的。拉芳投资担任捷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深创投集团作为捷创的有限合伙人之一以自有资金参与了投资。

上述交易的价格,均为每股人民币4.67元(约相当于每股公司的美国存托股票(“ADS”)2.1美元),存在明显的溢价。截至7月19日收盘,医美国际股价为1.96美元。

在前不久,拉芳家化(603630)全资子公司于6月宣布认购医美国际新发行的2141.32万股,合计人民币1亿元。(详情见→拉芳1亿元入股医美国际,跨界资本正在抄底民营医院?

本次交易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到时拉芳家族将直接、间接持有医美国际56.7%股份,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在行业见底之际,医美国际获得巨额现金流,为后续运营提供了充足弹药,再加上拉芳、深创投这些资源型大佬的助力,接下来业务扩张和业绩释放会更快一些。



01财务困境下的选择



医美行业之所以一直都被市场所看好,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回补属性,在供需两旺的行情下,回暖力度较大。但行业信息的不对称、不透明,也会让行业景气度变化较难预判与证伪。

与壁垒较高集中竞争的上游药械制造产业链相比,医美国际所在的中游服务机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毛利丰厚,呈高度分散格局,且分散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这让医美国际在 2021 年疫情反复的市场环境中回暖受限。

此前,医美国际发布了其 2021 年财报。财报显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 2021 年收入为 6.46 亿元,与 2020 年的 9.02 亿元相比下降 28.4%;2021 年净亏损 6.69 亿元,同比亏损规模扩大 171.2%。

对于净利亏损进一步扩大,可以总结为 3 个原因:当期公司对旗下部分机构进行战略重组与优化,产生 3.14 亿元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近年中国医疗行业薪酬普遍上涨,公司存货及消耗品成本持续拉高;公司在疫情缓和窗口期,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促销力度,以致当期销售费用率持续攀升。


从现金流来看,持续亏损下公司现金流情况紧张。截至 2021 年末,公司账上流动资产仅为 0.96 亿元,亟需引入资金改善流动性。而这也是此次医美国际引入拉芳家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战略重组完成后,公司业绩迎来立竿见影的反转。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8.9%,净亏损26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9560万元的净亏损已经大幅减亏。

同时,公司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43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经调整后的净亏损8330万元已扭亏为盈。

下半年,随着经济好转、疫情精准防控,叠加暑期医美销售旺季,医美国际的营收高增长是很确定的,估计业绩弹性会很大。


02轻医美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实际上,在拉芳家族入主前,医美国际就在 2021 年进行了一轮资产优化调整。
 2021 年 9 月,医美国际启动优化业务的战略重组,将发展重点从快速扩张转移至稳定增长。其核心战略之一便是剥离或关停了部分位于非核心市场或未达到公司内部要求的机构。

自 2021 年 1 月以来,医美国际已转让或关闭了 7 家治疗中心,其中包括 1 家旗舰医院。截至 2021 年末旗下治疗中心网络机构数为 15 个,分布于 11 个城市。其中前五名的治疗中心 2021 年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71.2%,为医美国际营收的主要来源。

2022 年,医美国际则将业务重心放在了轻医美方面。2022 年 Q1 财报显示,医美国际推出 8 种新轻医美治疗方案,轻医美治疗次数持续提升,光电治疗次数为 10.3 万次,占总治疗次数的 73%;微整形治疗次数为 25399 次,占总次数的 17.9%。相较之下,手术治疗次数为 7676 次,占总次数的 5.4%;其它综合健康和医美服务次数为 5195 次,占总次数的 3.7%。

从业务量结构也不难看出,轻医美成为医美国际后续的重要转型方向之一。


近年来,轻医美市场近 5 年复合增长率达 34.7%,远远超过了医美行业整体的 20%。另外,“轻医美消费理念” 也被认为是医美行业发展越来越好的主要因素。轻医美发展趋势较为显著。

从行业优势来看,轻医美的优势在于运营成本更低,且高频高价。通常来说,一家传统的大型医美机构,每月月运营成本在 300 万-500 万元,每月至少需要做 600 万-800 万元的业绩才能营收平衡,获客压力较大。但轻医美模式则以 300 平米的诊所为主,平均运营成本仅为 20 万-30 万元,每个月只需保证 50 万的业绩即可营利。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超 8 成轻医美用户会周期性体验轻医美项目,黏性较高;29.9% 的用户会在首次体验后 2-3 个月产生再次消费的想法,10% 的用户会在当月复购,36.1% 的用户半年消费一次,产品复购率较高。

此外,与手术整形相比,轻医美恢复期短、风险低;与生活美容相比,医疗美容能够深入下层皮肤组织,功效明显。

基于以上原因,轻医美逐渐成为近年医美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但轻医美并非完全的 “暴利模式” 其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即高毛利、低净利。

数据统计显示,轻医美模式下,医美上游企业平均毛利率达 90%,平均净利率达 30%;中游平均毛利率 50%,平均净利率只有 10%;下游平均毛利率 60%,平均净利率只有 10%。

可以明显看出,轻医美模式下,中下游净利率依然较低。原因在于,医疗器械设备成本高;严重依赖合规医生,人工成本高且难以标准化;激烈市场竞争下营销获客成本高。

对于医美中游服务机构市场而言,合规化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据《2018 医疗美容消费报告》显示,2014 年至 2018 年,我国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且增速越来越快,年均达到 45.7%。但是如此竞争下,没有一家医疗机构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轻医美市场大概率也将延续这一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的医美机构大概有 2 万家左右,其中有 7 成以上是中小机构,诊所级别的占比最大,当下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程度远远不够,存在不少短板,如缺乏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轻医美医师的争夺以及客源争夺或成为后续轻医美市场的主要矛盾,而这也将是医美国际后续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  END  /


// 本文来源:智通财经等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2022第四届中国诊博会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发表评论

诊锁界Copyright ©诊锁界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5361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商务合作:天市 198 6770 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