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38
1、从推拿治疗师成长为医馆馆长,有哪些成长心得分享?
中医有一定的专业壁垒,很多外行做管理很难走进来,同时,中医行业内的一些精英可能更多会在专业方面去深造,很少有中途出来转做管理的。我其实是跨行去学的推拿,然后再转型做了管理。
一开始选择做馆长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些纠结与矛盾,但后来一想自己能够去服务更多的医生,让医生更好地专注诊疗,更好地去给更多患者看病,我觉得其实比我自己做一个治疗师要好,我的能量是最大化的。
我觉得自己当馆长成长过程分了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是借助于医馆的机制,医馆本身就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中医生态了,我进来之后只需要遵循着体系,基本上可以应付很多的工作。
第二个阶段是在工作中的反思复盘,去思考如何我如何做得更好。
然后第三个阶段需要在整个工作环境里面,在医馆里能够去发现并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去做一些工作优化,可能这就会慢慢地进入到这种状态里面。
2、一线转岗管理与外行跨界做馆长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是属于治疗师转到管理岗位上的,然后承启堂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过健康咨询师或前台从一线转成馆长,或者是人事部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到馆长,做得都非常好。
关于医生的做转管理的话,我见得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医生自己独立去开诊所,因为他自己可能需要去考虑自己的一个业务模式,目前在我们这个体系里还没有实现说医生专业这一块去转管理。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让人神往并值得尊重的职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医生也是我们的老师,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去研习一辈子,去为老百姓去看病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我们这边的医生很少会去转管理。
我在这几年工作过程当中,其实也是见过很多外行进到我们这个团队,也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去挑战尝试,其实我本身也是外行进来,只是说我可能前期是做了很多一线的临床工作,可能多少会熟悉一些。
患者重要教育是很重要的,而且患者教育它并不是说仅仅局限在医生那一块,可能是在患者诊疗前,作为运营人员可能需要和他做一个初步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我们会给他去提供一些健康的分析,引导他到医生那边进行专业的诊疗,以及患者后续如何服药,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做不了那么多患者的所有工作,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辅助提供一些专业性的东西。另外我觉得当下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还有很多比较好用的工具是很重要的,数字化、运营数据化,也要持续地打磨。
我们老板对我说过中医馆管理行业特别缺人,我当时特别感动,这种认可会让我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和赚钱是两个概念。
3、作为一个年产千万级的管理者,您觉得如果高新店离开了您换另外一个管理者,门店可能出现哪些更好或者是更差的可能性?
如果说有更优秀、更专业、更懂管理营销运营的人来带门店,这个店绝对是会更好的。
我们做的是体系化管理,从顾客进店到离店,每个环节我们都已经花了特别长的时间在一线打磨,如何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无论他是去看张医生或李医生,我们的整个服务流程都已经标准化、体系化了,不是靠馆长个人,而是靠整个团队体系,我的团队付出是比我更多的。
4、疫情期间会收到一些限制,馆长要如何稳住团队继续推动工作?
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确实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儿科门诊,不过在那个阶段,公司给我们指了特别明确的方向。我们第一时间做了大规模的修炼内功,也就是让我们员工自己趁这个时候去成长,我们医生的医疗技术能力、前台服务人员的医疗常识和服务能力,以及我们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复盘确定了服务的流程,比如顾客接诊这一块的流程等。
营销这一块,我们很多医生也在发力,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出不了门,那么我们也尽量走得离顾客近一些,组织一些线上的微课直播做科普。还有很多顾客住得比较远,我们的线上的这块又比较成熟,所以说即便顾客不到店,我们还是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多的服务与帮助。
5、承启堂是怎样解决患者认大夫的这种现象?
就是说他如何去整合医生、患者、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首先能过来的都是你的患者,其实不在于医生是平台的,平台本身也是一个提供医疗服务的载体而已。患者能进到你来,不管是他是看看张老师还是王老师,没必要特别强调去区分是谁的。而是团队大家一起把医生服务好,把顾客服务好,这个事情它其实本身是不存在的。
可能因为有些老师的个人ip比较大,固定粉丝比较多,那么你可以更精细化地去做他的顾客管理服务。其实我们跟很多医生都是在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医馆从一开始走到今天,它并不是说你运营人员平台服务做得好就够了,也不是说医生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大家一起往前走,如果特别去界定去拆分的话,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反而给自己增添不必要必要的麻烦。
/ END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欢迎留言区讨论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文章
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38
7月9日,方舟健客正式登临港交所IPO。开拓市场、携手资本、拥抱创新……互联网医疗行业曾经不乏颠覆与创新的勇者和追梦人,近年来港股的弱流动性和医药生物...
2024-07-09 1508
2024年6月22日,妙佑医疗国际(美国梅奥诊所 Mayo Clinic)在沪正式开设妙佑医疗国际代表处(上海),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转诊医生、健康保...
2024-07-09 3578
在医疗领域的前沿,一场由软银集团与 Tempus AI 携手掀起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这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交融,更是对未来医疗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来源:诊...
2024-07-09 1039
6月25日,诺和诺德宣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诺和盈),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来源:第一财经编辑:...
2024-06-26 840
6月7日,一脉阳光医疗影像集团登临港股上市,市值55亿。成立10年时间,从扎根县域默默无闻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企业,到推动成为中国医学影像领域的领头羊,基...
2024-06-07 649
5月23日,新风天域收购“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性、多学科的癌症治疗网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癌症治疗的发展。来源:综合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编辑...
2024-06-07 729
中医药食同源市场潜力的又一次集中爆发!来源:中国新闻网浙里编辑:太白封面来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的一款适合头发稀疏、头发早...
2024-05-27 92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