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央视多次曝光,医养结合,成都这家医院怎么做?

为破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重“养”轻“医”的问题,成都八院积极向基层社区、养老机构辐射,构建立体、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模式。
本文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董小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差不多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美满幸福的老年生活,离不开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下称成都八院)在全国较早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在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颇有心得。


成都八院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成都市干部疗养院,主要为老干部、劳模等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护理、疗养休养等服务。2000年更名为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开始面向社会收治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但由于医院毗邻成都市植物园,交通不便,周边人口稀少,知晓度低,几乎没什么业务,生存前景堪忧。


彼时的医院领导班子痛定思痛,作出了变革的决定。“我们调研发现,很多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无论在综合医院、养老机构还是家庭,都难以获得专业的照护。”成都八院党委书记陈芍回忆,面对这一人群的照护需求,医院从2005年开始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发展。


功能定位的转变让成都八院换了颜色,原本的环境劣势变成了天然优势,作为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疗底子也为医养结合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欢迎,400张床位在短时间内便供不应求。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护士为患者做皮肤护理(2022年5月摄)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供图



01高科技加持“爱心病房”




成都八院神经内科(阿尔茨海默病综合管理区),有一些“爱心病房”——它们看起来和普通病房无异,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却充满爱心和高科技,收获了住院老人和家属的点赞。


成都八院的这些病房是全国首个老年患者智慧化“爱心病房”。这里汇聚了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智慧护理平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健康管理系统等健康科技产品,能有效帮助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住院老人的医养体验。


智能护理床可自定义调整床体姿态,帮助患者坐直、平躺及用餐;智能床垫能提供心率、呼吸、体动、离床、睡眠分析等在线监测功能,通过物联网等多方式进行传输,将监测信息发送至智慧医康养平台做分析和预警等处理。

不仅如此,“爱心病房”还为老人配备一系列康养护理设备,全方位收集环境数据和老人生理数据,并上传到健康云平台,通过“希望健康大屏”展示出来。

“希望健康大屏”设置在“爱心病房”外的护士站、园区走廊。该屏幕通过数据图表展示入住老人的各项生理参数及异常信息,方便护士在查房过程中快速、清晰、准确了解老人身体情况。

今年89岁的刘婆婆精神很好,看不出来两年前曾是一位癌症患者。做完手术后,她长期需要康复护理,然而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又在国外生活无法照顾他们,这给刘婆婆的老年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入住成都八院“爱心病房”后,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在这里住得放心,身边有很多高科技。”刘婆婆说。



02夯实医护康养一体模式




成都八院副院长宋伟正说,围绕老年人健康需求,医院早在2006年起便开始探索“医护康养一体化”模式,突破过去单一的医疗职能,并逐步形成院内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养老、照护、临终关怀“六位一体”为核心,院外向基层社区、养老机构辐射的立体、多层次医养结合模式。

在宋伟正看来,提升专科能力,夯实医养结合是基础。据介绍,医院会组织专家分析老年疾病谱,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以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重点打造老年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安宁疗护中心、营养科、外科等特色专科

例如,神经内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开展筛查、评估、防治和干预,采用“基础医疗+工娱康复+专业照料”的综合管理方式,延缓或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老人状况,减轻其家庭负担。

针对当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家庭缺乏专业人员照顾的现实,该院还创新开展“怀旧疗法”,通过模拟场景、物件联想、怀旧话题等,刺激患者记忆,助其舒缓情绪、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维护和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宋伟正说,专业的照护对老人的疾病康复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医院着力培养“生活照料+护理技能+职业爱心”的专业实用型护理员,组建了一支近400人的护理员队伍。

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注重增强医务人员的“孝爱”素质,督促医务人员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医院“孝爱医和合”文化紧密结合。医院还面向社会招募成立“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联盟,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家来自社会各界的单位加入,联盟现有志愿者1万多名,会定期和不定期为老人开展公益活动、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无偿志愿服务。

此外,医院还以多年实践经验,制作出《老年患者照护培训》视频和教材,已成为成都市老年照护培训标准。作为成都市老年照护质量控制中心,目前,成都八院已累计培训考核护理员2万余名,合格率超80%,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的老年照护工作者。



03将医养结合延伸到基层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大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这意味着,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居家和社区

在医院床位长年饱和的情况下,成都八院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基层社区延伸。
“我们突破过去单一的医疗职能,于2014年成立健康服务部,专门负责医养结合对外服务工作,走出去发展。”宋伟正说。

成都回龙社区医养结合站点,就是该院医养结合服务延伸到社区的一个缩影。
走进回龙社区医养结合站点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起聊天、下棋,护理人员来来往往穿梭其间,气氛轻松活泼。

为了破解常规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重“养”轻“医”的问题,成都八院组建专业队伍定期到协作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巡诊、营养指导、康复指导、健康咨询讲座、健康档案管理、老年照护技能培训等服务,还开通了绿色快速转诊通道。


据了解,成都八院还通过成立“医养结合协会”,搭建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先后与4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形成医养协作关系,同时以托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方式,建成3个社区医护康养站

在社区原有“养”的基础上,医院帮助植入健康管理、中医、康复、照护、安宁疗护等元素,就近满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需求,为社区老人开展居家护理、照护和安宁疗护等延伸服务。

“以前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医护人员,如果感觉不舒服,还要重新去医院挂号看病,现在如果发现有问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及时转院到医院,很方便。”在回龙社区医养结合站点活动的李爷爷说。


// 本文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本文记者:董小红 
//原文标题《瞭望 | 医养结合,成都这家医院怎么做?》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2022第四届诊博会  /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