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张伯礼:将中医药融入公卫应急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中医黑”“伪中医”


编者按:1月27日,在天津指导“抗疫”的张伯礼院士收到中央战疫紧急调度,飞赴武汉主持中医药抗疫工作。因连日辛劳,72岁的他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把“胆”留在了武汉。


由他常驻的江夏方舱医院无一例轻症转重,作为中医抗疫的参与者和代表,他呼吁,要把中医药纳入国家公卫体系和公卫应急体系中,给中医应有的地位,做到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医疗、预防做到一体化,共同保卫我国人民健康。

来源:光明日报/经济观察报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经验,其中包括使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中医中药在世界上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通过世界中联组织的中医药参与全球抗疫支持行动向国际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国方案的亮点”。全程共计64个国家地区数十万参与者,包括部分疫情国世界中联监事会主席、副主席和理事会副主席等。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的张伯礼,1月27日离开天津到达武汉,深入抗疫前线探索新冠病毒中医药救治方案,在中西医协作救治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就疫情后中医药学科的改革,光明日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对张院士进行了专访。



01

中医药在某些临床关键环节

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各学科医护人员一起深入协作,凸显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这次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情况如何?


张伯礼:大疫当前,西医、中医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治病救人。这次疫情救治中,中西医合作得很默契。尤其是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西医为主、中医配合


◆如有的患者氧合水平比较低,血氧饱和度波动。这种情况下,尽早使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服独参汤,往往一两天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就稳定了,再过一两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中医药在某些临床关键环节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有的患者上了呼吸机,但人机对抗,患者腹部胀满,腹压抬高膈肌,影响氧疗效果,此时采用通腹泄热的承气汤类方药,一二剂药便使大便泄通,胀满消除,氧疗效果明显提高;


◆如炎性因子风暴,加重炎症反应,也是由轻症转重的关键,使用清热凉血的血必净注射液对控制炎性反应综合征则有明确作用。


现在武汉包括金银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重症患者都是中西医联合会诊,较多患者使用了中西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2

是辅助中医决策 不是替代

与时俱进 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医药院校该如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哪些领域进行有益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探索?如何取得突破?


张伯礼:中医药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各个时期都能吸收当时其他学科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与时俱进。现如今,与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中药大辞典共收录5767种中药,并且每个中药的化学成分很多,其治疗疾病的靶点也就更多


近年来通过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已经建立了多个中药数据库,如组分中药数据库、ETCM(中医百科全书)等,涵盖常用中药及相关化学成分及靶点,能够及时筛选有效药物,预测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处方优化及评价等如宣肺败毒方就是基于“文献+经验+药物筛选”得出的有效药物。


另外,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去年已经启动了“面向2035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战略研究”,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诊疗、中药智能制造和中医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战略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工具,不是替代中医,而是辅助中医决策。中医药院校推动学科交叉,必须把握一个基本定位:遵循中医药的规律和特点,以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核心;一个基本认识:注重多学科交叉,但必须是我主人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必将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但当前的学科交叉还不够深入,学科之间还没有深度融合,其中一个难点是中医理论的诠释,这是一个关键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既懂中医又懂现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这是学科交叉的基础和桥梁。



03

疫情后,让中医药应真正融入

公卫应急管理体系中



疫情大考给我国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课题”?


答:这次疫情也给我们很多启示,除今后要加强医学相关专业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课程教学管理,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全科医学、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外,更应该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疫情后中医药在我国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中的定位。



中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非常宝贵,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今后的工作中:


是完善体制机制,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完善中西医协作的机制,确保中医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全程参与。


是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长学制、宽口径,两套基础知识如何融汇好是关键。


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加强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及公共卫生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立起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建设一支中医功底深厚、重症救治能力强的临床人才队伍,特别是急重症临床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公共卫生管理能力与水平的培养。



04

疫情后强基层、强中医

严格管理有组织的“中医黑”“伪中医”



在疫情防控中,怎样才能做到“强基层”?


此次疫情防控的教训之一,是基层社区的卫生能力明显不足。那么多人,一发热就往大医院跑,如果社区能力足够,能发挥“拦阻干预”作用,疫情可能会在早期就得到有效控制,“强基层”要真正落地。


张伯礼:应对突发疫情,必须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与健康工作质量,为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持。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体系不完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矛盾和基层医务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问题,原来基层卫生机构红红火火,药品取消加成,补贴又不能足额到位,打击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基层卫生机构只能是冷冷清清了。


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这次疫情,您认为中医药会有什么新的定位?


张伯礼: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使病患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同时,中医承包的方舱医院中,如江夏方舱医院成立了患者党小组,让患者从单纯接受治疗转变为参与管理和治疗医患关系和谐,像一个社区也像一个大家庭。此外,患者除了服用中药,也进行了艾灸、穴位贴敷等理疗,以及八段锦、太极拳等功法锻炼,中医药综合施治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应该好好总结这些经验,中医药应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正确认识,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我们要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不可过了疫情又忘了中医药!中西医应紧密合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医疗急救体系!


同时,国家要加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宣传引导,对于社会上有组织的“中医黑”、对于故意诋毁中医药的有害信息,要进行严格管理,对打着中医药幌子的“伪中医”也要加强管理,给中医药一个传承发展的健康空间和社会环境



//来源:光明日报/经济观察报

//编辑:太白(lzxx12580)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相关报道



疫情后中医药会处于哪种地位?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第三届中国诊博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