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从“消费向左”转向“医疗向右”,一个投资人的23条预见

2023,兔年伊始,消费医疗将会怎样?且看一个投资人的简要预见。

来源:林掌柜



1、回暖曙光


2023,虽然我们看到了回暖的曙光,但是大概率依然会很艰难!尤其是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实体机构更难!


2、消费医疗正名元年


未来民营医疗主流必定是消费医疗,2023年或是消费医疗正名元年。只要是医疗,都应该是严谨、严肃的,消费医疗也不例外。


3、分类诊疗进入视野


步入真正意义的后疫情时代,人们就医不单考虑分级诊疗,更会考虑分类诊疗即不再只是分疾病轻重缓急,不再单看医疗机构等级,更会按照消费医疗和非消费医疗分类就医。


4、公立在消费领域与民营对垒


随着医保支付功能的持续弱化,医保的“品牌增值、获客导流和业务收入”三大杠杆功能得到强化。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和国资医疗集团收入遭遇瓶颈,纷纷拓展特需医疗和消费医疗,特别是在消费医疗领域,将与民营医疗展开攻守对垒。


消费医疗攻守式竞争,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对于公立医院和国资医疗集团而言,分的是高下。而对于民营医疗而言,决的可是生死!


5、专科热点切换模式开启


资本投资消费医疗开启了每隔两年的专科热点切换模式,六年前医美、辅助生殖四年前口腔、眼科(眼科连锁医院为主)两年前中医、新心理和新康复,现在眼视光(眼科连锁门诊为主)


6、医美大清洗


合规大棒清洗偷税漏税和医疗欺诈的渠道型医美,用广告严控清洗只会玩消费套路赚快钱的营销型医美,用医疗本质清洗把医生当白大褂打工仔的非医生合伙型医美,用区域属性清洗天南海北、盲目扩张的连锁医美,全方位从严监管、严打“制造容貌焦虑”、机构批量转让倒闭等逼退跨界医美


7、口腔大动荡


口腔竞争面临红海困境,无论是公立、民营,还是综合、专科,甚至医美、眼科和中医机构都把口腔当作新增长点加入抢食行列。当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上转战口腔,口腔大动荡就不可避免,抢病人、挖医生和撬运营将成为口腔动荡的变奏曲。


在医保基金愈加捉襟见肘的当前和未来,各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纷纷拓展能撬起医保杠杆的口腔业务,往往拥有成本更低、获客更易等诸多优势。口腔细分领域中,即便正畸紧随种植集采,客户粘性更强、成本更可控、互联网想象空间更大的正畸依然比种植更有发展空间。


8、体检大变局


全民“阳康”后,短期内或迎来健康体检业务小高峰。然而,高峰过后,体检大变局仍将持续。从客户认知角度看,纯体检模式面临类似儿科诊所的经营困局,“重检查轻治疗”,客户付费意愿依然不强。公立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与特需医疗中心联合,奋力抢夺体检市场。独立民营体检中心则愈加艰难,单体机构势单力薄、独木难支,连锁体检巨头也不得不甩卖瘦身求生,吞下早年无序扩张、重资产摊大饼的苦果。


9、儿科大转型


以儿内科为主业的“诊金制”商业模式已近穷途末路。经济衰退形势下,人们为“便利”体验付费的天花板更低,儿科机构纷纷转型儿童交叉和衍生学科。然而,儿科转型儿童口腔和视光难获成功,转型儿童增高、儿童心理和儿童康复或更有希望


10、产科大转向


产科不得不转向月子中心(医疗级保障、全方位服务)、新中医、新康复、新心理、辅助生殖周期前后配套服务乃至拓展医美、视光和口腔业务。没有辅助生殖牌照的妇产医院,像极了如今不能赚钱的中年男人。


11、生殖大阳春


辅助生殖的春天真的来了,经济发达省市将率先将辅助生殖逐步纳入医保报销体系。各大辅助生殖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从抢牌照资质到抢专家团队再到抢运营团队。低成本获客、做高成功率、做大周期数成了辅助生殖机构的运营主旋律。周期数总是做不大的生殖中心,就好比守着金碗讨饭的败家少爷。


12、视光大崛起


眼科医院红利时代已过,视光门诊红利时代正式开启。OK镜验配新政和分批集采大概率都将落地实施,加速倒逼眼视光业态业务创新和精细运营升级,“短期找好产品、中期找好人才、长期找好人家”,探索出可复制的低成本获客模式,从而促进眼视光踏上良性发展乃至连锁崛起之路。


眼视光门诊部或诊所渐成眼科赛道又一主流新业态。服务业态和连锁模式从“大而全眼科医院异地平行扩张”转向“小而美”眼科门诊“同城垂直扩张”(“八爪鱼”模式),激励机制从“有钱无权”的虚拟“合伙人计划”转向“有钱有权”的实质“合伙人制度”。


13、三新大热门


新中医、新康复、新心理渐成大热门。有别于传统的中医医院、康复医院和精神病医院,“三新”具有“新业态、新业务、新支付”特性,即主流业态不是医院而是门诊部和诊所,主营业务不是医保依赖型而是消费医疗型,支付不是依赖基本医保而是依靠商保自费。


14、两新大蓝海


即新妇科、新男科有望成为未来大蓝海,不仅具备“三新”特性,需求还极具刚性、痛点又多且私密性强,蓝海市场空间更大。


15、转型迫在眉睫


基本医疗作为公立医院传统地盘,其地位日益巩固,变的只是部分从政府办医(事业单位)转为央企办医和国资办医(非事业单位),不变的是均为国有医疗。以基本医疗为主业的部分民营医疗,要么继续苟延残喘,要么转型消费医疗,要么被国资并购,要么黯然退出市场。还有部分民营医疗在雄厚资本的支撑下鏖战高端医疗、高精尖专科和老龄化专科。


16、消费医疗运营策略从“消费向左”转向“医疗向右”


医疗运营将立足于最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空谈所谓的品牌和战略,注重产品思维(病种产品化、电商卖货、私域运营)和服务体验(消费体验、高频需求、咨询顾问),运营境界也将逐级从“服务即产品”向“服务加产品”再向“产品即服务”进阶。


17、消费医疗有望回归医疗服务本质属性


裂变角度看,“有时治愈”对应的是低频需求,“常常帮助”对应的是中频需求,“总是安慰”对应的是高频需求,“高频带高频、高频抓用户、低频做利润”,消费医疗有望回归医疗服务本质属性。注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超乎预期的极致体验和极致效率,将是消费医疗运营“顶配”。


18、消费医疗卖货,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主旋律


消费医疗不只是医疗服务,还包括与医疗服务相关的产品。医疗服务本身很难互联网化,但医疗服务相关产品天生具备互联网基因。实现部分服务线上化和线上卖货等主营业务转换和产品结构升级,将成为消费医疗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主旋律。消费医疗卖货,产品有专业机构和专科医生做信任背书。


19、消费群体年轻化


消费医疗大多数病种都属于慢病。只要是慢病,数字医疗就大有可为。与“三高、四高”传统慢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主不同的是,消费医疗的主要人群则是中青年乃至少年儿童。作为伴随互联网一路成长并壮大起来的一代和二代,才是互联网医疗、AI医疗和数字医疗等新兴医疗模式的精准目标人群。


20、实现医生IP变现可持续、有复利


医生IP打造大多短命,即便成了网红,终究也逃脱不了过气的宿命。医生团队和运营团队合伙成立独立医疗机构,有望实现医生IP变现可持续、有复利。


21、消费医疗模式探索


消费医疗诸多热门赛道,大多在探索“医疗级+生活级”的“小而美”和“八爪鱼”同城连锁模式,医疗级做背书,生活级好扩张,分类分级服务,体内双向导流,堪称黄金搭档。


22、政策定心丸


2022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不仅为未来十年消费医疗发展指引了方向,更给所有消费医疗创业者、从业者和投资人吃了定心丸。


23、展望2023


抗疫三年,既是被疫情明抢暗偷的三年,又是被疫情突击赠送的三年。究竟谁虚度了光阴,谁蛰伏了岁月,2023年,见分晓!


/  END  /



// 本文来源:林掌柜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最新活动预告 /


点击图片进入「诊锁界」小程序马上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甄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