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97
一年80多万台的手术量,让运动医学成了资本下一个“宠儿”,比器械先行一步的运动康复门诊,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医茅”吗?
来源:财经大健康
作者: 凌馨
2022年2月,上海一家运动医学门诊确定了新一轮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估值较半年前翻了一番。
在如今的医疗健康大赛道,这是堪令同行羡慕的待遇。自2021年四季度起,随着二级市场医疗股的低迷走势,一级市场对医疗赛道的热情也不及以往。不少新药研发企业自2021年夏天就启动了融资,至今没能完成交易。
运动医学领域,呈现的则是另外一派景象。冬奥会效应下,民众的冰上、雪上运动热情被激活,由此发生的伤痛的诊疗、康复需求日增。在行业上下游,半年一轮融资、三个月内确定交易的故事频频发生。
运动医学正渐渐成为医疗投资的新宠儿。
01|雪道沿途,是运动医学
“三亿人上冰雪,雪道尽头是骨科。”这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举办,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
据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
冰雪运动火热,伤病增加在所难免。在北京,仅延庆滑雪场2017年到2018年雪季,就有428人因伤病需急诊处理,其中61人需要转院住院治疗。也就是说,3个月内,每天都有4个到5个人因滑雪受伤送医。
滑雪爱好者间流传着一则名为“滑雪很贵”的帖子:国产胫腓骨钢板每个3000元—4000元、手术费用每次10000元—100000元、救援直通车按里程计算,另有误工费、营养费、康复费等未计。
这是“雪友”间的自嘲,但若真在滑雪中受伤,要花钱的地方远不止于骨科。上海体育学院吴晓华在对东北十处滑雪场2018年至2020年滑雪季的运动损伤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骨折仅占滑雪受伤的12.3%;膝盖、肘腕、肩和踝关节受损,占全部损伤的将近半数。
诊治这些损伤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骨科创伤医生,而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运动医学。通俗地讲,运动医学看的是运动系统的损伤,除了在运动中崴了脚、扭了膝盖、抻着手腕导致的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等,老年骨关节炎、肩袖损伤也都属于运动医学的范畴。
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北京冬奥会医疗核心专家组组长李国平坚决不同意“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说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雪道和冰场沿途,无论是滑雪救援医生队伍的建设,还是微创重建和运动康复技术的应用,核心是运动医学从头到尾给予的保障精准到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雪道的尽头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甚至是伤后重返。”
图/pixabay
在陈世益的预期中,2000亿元的运动医学市场,非器械收入将占半壁江山,这部分主要有运动康复、运动处方师的培训认证等服务。与植入物耗材相比,国内目前的运动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先行了一步。
与其他学科不同,运动医学的诊疗中手术成功只能算完成了51%,如果康复做得不好,疗效很难被患者认可。以膝盖部位关节镜手术为例,有人术后一个月,膝盖就能弯到90度;有人十个月后走路仍一瘸一拐,很多日常的动作都不能做,也不敢再做任何运动,甚至从此“瘸”了。
对“熟手”医生来说,运动医学的微创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鹏每年仅膝盖手术就要做600多例。半月板撕裂后的缝合手术,他只要花10分钟就能完成,单侧韧带手术只需20分钟。“术后效果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重视患者的康复。”
十年前,医生们对运动指导和术后康复的理念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曾有医生面对一些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病人询问如何复健时,不知如何作答。
如今,至少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运动医学门诊,医生们都会嘱咐患者做好康复训练,甚至画好图、在诊室里直接上手演示。“要通过康复训练,让伤处顺应关节正常的活动轨迹生长,让它的活动功能尽快恢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告诉记者。
图/为了恢复得更好,一些运动医学的医生会亲自给患者简单的康复指导
03|成为下一个“医茅”?
图/主要客户是高收入群体,民营康复机构的环境也更好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过,现有的运动康复诊所多设于北上广深的城市中心地区,这样能连接到支付能力最强的群体。但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一线城市之外还能复制吗?
赵卿怡承认,那会很难。“患者对运动康复的态度,主要取决于主刀医生的教育。在一线城市,业内现在都认可运动康复的重要性。但我们接触的三线城市,比如嘉兴、金华,他们的意识就会一下子下来了。”
严重依赖一线城市的营收,是消费医疗共同的痛点。通策医疗拥有三家区域总院、15家分院或诊所,一半净利来自一线城市杭州,有人戏称其是“一家医院撑起的上市公司”。
与通策医疗所在的口腔领域比,运动康复的营收难由一家诊所撑起。其服务类别决定了不能让本已受伤的客户太过奔波,单个康复师能带来的效益,也很难与牙科医生比肩。“齿科补一个牙是10分钟,但康复单次可能要一小时,线下康复治疗师一天交付十个人就差不多了。”赵卿怡算的这笔账背后,是运动康复与口腔医疗之间的人效差异。
一个成熟的牙医平均每年能给诊所贡献200万元流水,“明星康复师”对康复诊所的贡献或许也能达到这个量级,但需要配备至少两名可以独立执行后续训练的康复师,他们的报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因此,尽管需求不断增加、资本越发青睐,康复诊所也在以年均30%增长,这一行业仍需破解人才稀缺、在二三线城市复制难等难题。
“掘金者”们正努力尝试解决之道。不少运动康复诊所自己培养康复师,但要实现数量级的增长,必须突破单个康复师的交付天花板。
线上远程康复是一些机构的选择。通过对接公立医院,成为运动医学单病种治疗包的一部分,让患者在家自行训练。但无人指导纠正的训练,难以显现效果,也就很难带来进一步的收费或客户增长。
在另一些康复机构,在尝试搭配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监测动作,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智能化系统的交互基础,和康复师共同给予患者指导。赵卿怡希望这样的治疗方案可以让单个康复师的“产能”实现50倍甚至更高的增长。但即使在美国,数字疗法能否打动患者付费,也未有较大规模的成功案例可供借鉴。
同样的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谁有可能成为先行半步的下个“医茅”,谁会踏错一步错失机会,还需业者在运动医学的“蓝海”遨游后方可揭晓。
/ END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欢迎留言区讨论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文章
近年来,大型医院项目烂尾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四川华普医院到广东江门的银葵医院,从海南澄迈老城颐仁三甲医院到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些曾经承载着厚望的医疗项目,...
2024-07-11 1297
7月9日,方舟健客正式登临港交所IPO。开拓市场、携手资本、拥抱创新……互联网医疗行业曾经不乏颠覆与创新的勇者和追梦人,近年来港股的弱流动性和医药生物...
2024-07-09 1564
2024年6月22日,妙佑医疗国际(美国梅奥诊所 Mayo Clinic)在沪正式开设妙佑医疗国际代表处(上海),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转诊医生、健康保...
2024-07-09 3638
在医疗领域的前沿,一场由软银集团与 Tempus AI 携手掀起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这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交融,更是对未来医疗的大胆探索与创新。来源:诊...
2024-07-09 1094
6月25日,诺和诺德宣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诺和盈),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来源:第一财经编辑:...
2024-06-26 876
6月7日,一脉阳光医疗影像集团登临港股上市,市值55亿。成立10年时间,从扎根县域默默无闻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企业,到推动成为中国医学影像领域的领头羊,基...
2024-06-07 686
5月23日,新风天域收购“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性、多学科的癌症治疗网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癌症治疗的发展。来源:综合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编辑...
2024-06-07 771
中医药食同源市场潜力的又一次集中爆发!来源:中国新闻网浙里编辑:太白封面来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的一款适合头发稀疏、头发早...
2024-05-27 96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