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锁界

Hi, 请登录

社会办医回归“补充”定位,未来五年发展机会有哪些?


从“重要组成部分”变成“补充”,虽有迷障,但前途依然光明。

来源:诊锁界
作者:星翼



冬末春初,一系列与医疗服务相关的政策出台,细细比较,不难发现,留给社会办医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像2015年到2019年之间那般宽松。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属性,社会办医机构则回归“补充”地位,《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下称《原则》)则强调,要“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同时“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限制”,两者依然“鼓励社会办医”,主要体现在发展稀缺专科、开办诊所和医生办医这三个方向。
 
对社会办医群体而言,发展空间收缩是一定的,但这不意味着非公立医疗机构就此陷入绝境,而是需要另探蹊径,在专科化、差异化的道路上孜孜求索,也许会收获另一番豁然开朗。
 

01新政出台,社会办医定位微妙



被誉为里程碑式政策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意见》(2019年)开篇强调,“社会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其时兴起一波社会办医热潮。
 
然而,仅仅三年的时间,风向又发生了变化。2021年中央出台的顶层设计政策“十四五”规划对社会办医的定位又进行了调整,要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原则》也强调了“要明确公立医院的设置与发展规划,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
 
公立医疗机构再次获得更有力的支持,社会办医机构的处境变得有些微妙。两者定位发生细微调整并非没有由来。以民营医院为例,过去十年间,尽管医院数量逐年提升,远远超过公立医院,但诊疗人次占比始终不足20%;而在疫情期间,虽然部分民营医院冲在了抗疫一线,但是更多的民营医院表现一般,未能成为社会期望中的“重要力量”。

定位调整之后,未来五年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什么样?《原则》给出的设计是:着力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积极发展持续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

其中,“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三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一起构成的诊疗体系;“持续性医疗机构”指由二级医院转型的康复医院、护理院和护理站。
 

社会力量能够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也不少。首先是在康复、护理等短缺专科开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或者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如医学检验室实验室和康复医疗中心;其次是与公立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医院或发挥主导地位;再者是开办诊所,诊所不受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更受鼓励
 

02回归“补充”,打最强的辅助


 
既然非公立医疗是作为基本医疗事业的“补充”力量,那么在基本医疗事业中,不妨配合好公立医疗机构,做最强的辅助,在公立鞭长莫及之处发光发热。
 
发力稀缺专科

专科化是民营医院直在走的路子,《2020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民营专科医院只有6千多家,占全国专科医院总数的80%,占民营医院总数的30%。对民营医院而言,未来继续做“大而全”的综合医院可能会愈加艰难,发力专科,尤其是康复、护理等稀缺专科,不失为更佳选择。
 
例如深圳龙城医院,一家以康复为主的民营医院,最初从一级社区医院起步,因周围5公里内有两家公立医院,转型聚焦康复医学专科,目前,其康复医学中心涵盖了老年、儿童、神经、骨关节、脊髓损伤、心理等多个康复科室。2017年,深圳龙城医院通过评审成为广东省首家三甲康复医院;之后作为全国唯一社会办三甲康复医院,入选香港艾力彼2018“中国康复医院100强”,位列第8名。

发力基层诊所

相比民营医院的受限,门诊和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据诊锁界统计,过去十年间,诊所增加了8.7万个,尤其是年初的《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征求稿)》发布后,更是进一步放宽了诊所发展限制,《原则》也明确说明,“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

 
国家鼓励基层医疗建设是毋庸置疑的,过去几年利好政策不断,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1年习总书记到基层诊所考察,提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都在指向“强基层”的信号,毕竟医疗资源薄弱的地方加强医疗力量的投入

在开设诊所的不同社会力量中,执业医师偏受欢迎。“十四五”规划也特别指出,“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而在此之前,医生成为机构合伙人也早已形成趋势。去年底上市的固生堂正是依靠“中医合伙人”制度做稳了底盘,开设42家国医馆,年门诊量近两百万人次。
 
发力互联网医疗

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迅猛发展,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有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相关政策释放出的信号也非常坚定。“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互联网医院,同时,“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原则》也表明,要“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动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
 
社会办医想要长足发展,势必要与公立医疗机构紧密联结成为医共体,互联网医疗也是绕不开的路,毕竟,公立要做,资本也爱投。有关证券分析师预测,互联网医疗3.0将以医院为主导,构建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医药、医保”联动体系。
 
发力消费医疗

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益增的向往之下,变得更美、更健康成为新的追求。如政策所展现的,在基本医疗事业中必然会以公立为主,但在严肃医疗之外,社会办医大有可为。

医疗圈资深投资人林掌柜分析,生活级消费升级和资本投资偏好是消费医疗崛起的两大推力,诸如视光、康复、医美、中医和心理等具有强消费属性的医疗细分领域成为热门;由于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和供给端的医疗降级投身其中的民营医疗也正在经历着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新的商业模式亟待探索、融合出来。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就整体而言,各方政策对社会办医依然是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如近日发布的《福建省卫生健康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对实现持续运营或加强基建、新增床位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给予“运营补助”。

定位微调带来的影响并不算特别大,社会办医可以从稀缺专科、诊所、互联网医疗和消费医疗等方面入手突破,虽有迷障,但前途依然光明。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星翼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欢迎留言区讨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诊锁界商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诊锁界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
评论